![]() 7月上旬第一个星期天的上午,儿子要去国立大学参加俱乐部的足球比赛,邀我一起去观战。 到了国立大学,我改变主意决定不看儿子他们的足球比赛了,想着参观一下这所澳大利亚著名的大学的校园了。 所以,儿子他踢他的足球赛,我便独自一人在国立大学的校园转悠起来。 ![]() 说起来,我是该好好参观一下国立大学的。我儿子于2003年进入国立大学读本科,本科毕业后又继续在国立大学读研究生;国立大学是儿子的母校。在儿子本科毕业时,曾收到学校邀请出席他的毕业典礼,当时,因工作关系没有参加,让妻子出席了。后来,有过几次走进国立大学的机会,一次是聚餐,一次是观看孙女参加的一个音乐剧表演,两次活动都安排在国立大学校园内,然而,还是时间问题都没有参观校园。 毕竟国立大学是孩子的母校,如此,它也算得上与我有一点关系的,所以参观一下它的校园也是情有可原了。 这次儿子他们的足球赛正好安排在国立大学校园内,我就抓住这个机会,花了两个小时(正好是儿子他们踢球的时间),算是一次“半日游”了。 ![]() 澳大利亚国立大学(The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简称“ANU”,建于1946年,位于澳大利亚首都堪培拉阿克顿(Acton)社区内,是一所公立研究型综合类大学。它也是澳大利亚唯一一所由联邦议会立法创立和享有国立大学资格的学府。 国立大学是一所没有围墙的学校,任何人任何时间都可以自由进入校园并随意参观的。 ![]() 在进入国立大学的主要路口,竖着一块写有“澳大利亚国立大学”的标识牌,看到这块牌子,就标志着已经进入国立大学的校园了。 国立大学邻近堪培拉著名的黑山、伯利·格里芬湖与市中心。校园很大,据介绍总面积约2250亩。走在校园内,可以清晰的看到堪培拉的标志性建筑——位于黑山山顶的堪培拉电讯塔。 ![]() 国立大学在教学和研究方面均卓有成效。教学及研究水平都获得国际认可,享有很好的声誉,其亚洲研究享誉全球,居领先地位。国立大学位列2023年QS世界大学排名第30位。曾两度被澳大利亚高等教育品质保证委员会评议为第一等级大学,并由此吸引了无数来自世界各地的留学生。 国立大学拥有7所教学学院、4所国家级科学研究院和1所预科学院。 ![]() 国立大学坐拥南半球藏书体系最大的图书馆,据介绍,整个校园拥有十座图书馆。另拥有超级计算机Gadi,以及闻名于世的赛丁泉天文台。 国立大学最光辉的荣耀是:世界第一支临床医用青霉素、光子瞬间转移技术在国立大学诞生。想到当年炮火连天的战场上,那一支支青霉素挽救了多少将士的生命——情不自禁的要为眼前的国立大学献上一份敬意! ![]() 特别欣赏国立大学的校训。校训就在校徽下,是一行拉丁文格言:Naturam Primum Cognoscere Rerum(英文为:First to learn the nature of things;中文为:最重要的是认清事物的本质)。此校训是源自于罗马共和国哲学家、诗人卢克莱修的诗句。我以为,这应该成为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 也许正值学校假期,国立大学校园内非常宁静,路上行人稀少;倒是校园里的足球场和板球场上人声鼎沸,那里集中了很多踢足球和打板球的爱好者,大概都是校外的球队在此举行比赛……。 国立大学“半日游”给我留下的最深刻印象是: ![]() 大树多。走进校园,映入眼帘的便是主杆道两旁及草坪上有大批的高耸挺拔的大树,可以推测,其中很多大树应该是与国立大学同龄。资料显示,校园内有超过一万棵的树木。这些大树应该是见证了国立大学近八十年的发展历史。 ![]() 我在校园内还看到一棵特别的树,位于东大道的入口顶端,树身高大,却没有了树冠和树叶,看上去仿佛已经没有了生命体征,然而它还被保留在那里。我想,将这棵树保留下来一定赋予了某种特别含义的。至少,它给了我一些遐想并让我关注了它。 ![]() 大楼多。参观大学校园,主要是欣赏校园内的建筑;参观国立大学也不例外。据资料显示,国立大学校园内有形态各异又极具风格的建筑超过200栋。其中有不少大楼,结构奇特,色彩醒目,给人一种强烈的视觉冲击,并领略不一样的建筑美,进而受到别具匠心的美学浸润。我还注意到,校园内有很多大楼都是用名教授的名字命名的,不仅具有年代感,而且极有纪念意义。 ![]() 比如有一栋楼是纪念林赛·迪克森·普莱尔的。林赛·迪克森·普莱尔 (1915 - 1998)曾于1958 - 1971任国立大学植物学教授,他对于教育和林业以及堪培拉景观的发展、发展桉树的分类和世界范围内的利用等方面作出的突出贡献而闻名,他还为扩展堪培拉的城市森林而引进了许多新物种。 ![]() 还有诸如林奈建筑、彼得·鲍姆大厦,克雷格建筑,汉娜·诺伊曼建筑等等。这些大楼的背后都有一位大师无形的支撑着,仰望这些大楼,心中的敬意油然而生。 ![]() 大师多。关于大学,梅贻琦先生在担任清华大学校长的就职典礼上讲话中“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成为广为传颂的经典名言。国立大学,既有大楼也有大师,大楼多,大师也多。据介绍,国立大学教学人员中博士的比例为88%,为全澳最高。学校拥有六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一所学校拥有六名诺贝尔奖获得者,这真的令我极为震撼!同时,国立大学拥有众多的世界知名专家,在英国皇家学会会员以及澳大利亚科学院院士的数量上,比澳大利亚其他40所大学会员的总和还要多。超过三分之一的澳大利亚联邦院士在国立大学执教或从事科研。 难怪国立大学能够享誉世界了。 ![]() 国立大学的校园环境营造得非常科学,即便时值冬季,看起来依然生机盎然,充满活力,行人漫步期间,自然会赏心悦目。在校园里的草坪上,不经意间我还看到了有灰色的野兔出没,蹦蹦跳跳的,很是可爱。 ![]() 校园里有一些景致也是以名人的名字命名的。如有一条步道,叫温斯顿步道。这条温斯顿步道是连接宝琳格里芬大楼和温斯顿法院的步行通道。它是以丹尼斯温斯顿教授的名字命名的。温斯顿教授在1954年至1966年期间担任国立大学的首席场地规划师。 国立大学校园里,还有众多的雕塑作品,也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 ![]() 一座红色的涂漆钢制成的雕塑,是一位叫玛丽凯塞的艺术家设计的。玛丽凯塞1957年出生于维多利亚,作品名叫“蝶蛹”,1988制作。 ![]() 另一尊涂漆低碳钢作品由英奇王创作,英奇王1918年生于德国,1951年移居澳大利亚,这作品命名为“黑色太阳II”,为1976制作。 虽然我只在国立大学校园里漫步了两小时,时间很短,但这所国际著名大学给我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