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商业评论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偏锋——澳洲留学日记(布里斯班-悉尼自驾旅行)

卧龙在澳洲 澳洲新鲜事 2023-8-24 16:21 137人围观

本篇篇幅较长,约6k字

点击右上角菜单,选择朗读,可支持无障碍听书▲

过去的一周,适逢昆士兰州传统的农业节日Ekka,学校停课,便顺势进入了我最擅长的、每天换不同的地方睡觉却都能睡好的环节,安排了一次为期7天的自驾游,沿大分水岭山脉往南,去悉尼走了个来回

布里斯班与悉尼之间,本身由著名的太平洋高速公路(Pacific HWY)连接,总距离约900公里,往返1800,不过此行我刻意避开了大部分高速路段,绕行较多的普通公路和山路,实际行驶距离在2300公里略多

之所以这么安排,是因为这个区域,可以算是澳洲自然环境最好、地形变化相对最多的地区,大分水岭山脉、海岸线、公路同为南北走向并行,有海拔1000米的高原,也有海拔零米的广袤海滩,不仅人口稠密、城镇密布,还有为数众多的国家公园、和包括澳洲本土最东端在内的海角,潜在可看的地方还是不少的

尽管澳洲本身存在没有极高山这个致命短板,自然风光质量上限不高,这是一个已知的判断,但我还是想借机实地走访观察一下沿途的地理、人文环境,以能对这个国家有更客观的了解——当然,自驾游本身也是一件很愉快的事

在旅行中,我最不喜欢的一件事就是走回头路,因此临时设计的这条线路,在布里斯班与悉尼之间绕了个8字,来去都选择了不同的路,除了一些死胡同的观景点外,最大限度避免了重复

具体怎么走的就不详细说了,有许多途经的地方连本地人都不知道,这篇就来简单聊聊此行的见闻和风土人情,我想无论对于旅行者、留学生还是有移民到澳洲意愿的人来说,都会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1、水

在今年春节的自驾旅行中,我探访了坐落在墨尔本与堪培拉之间的、大分水岭中海拔最高的区域,而此行的一大目的,则是观察布里斯班与悉尼之间的大分水岭区域,如此一来,这条山脉的主要部分基本都走完了

对于澳洲大陆来说,大分水岭山脉的重要性,大致等同于青藏高原之于中国。由于这条山脉挡住了干燥的西风,才使得山脉以东、与澳洲大陆东海岸之间的狭长地带变得适宜居住,不至于变成内陆那样的干旱荒漠

而其发源的大量河流,加之茂盛的植被、起伏的地形,则为东海岸的住民提供了必要的水源。澳洲经常对外界声称缺水,但我此行途中观察到不少大型河流和湖泊,尽管没有详细计算,但类比上海,一条小小的黄浦江承载了3000万人口,而这些大型河流没有一条的规模在黄浦江之下,澳洲仅有2400万人,缺水实属无稽之谈,或许只是另一些复杂因素上的借口而已

另一方面,这些水资源也显然没有得到很好的开发利用,沿途在走乡村道路时,我看到了海量的水淹区(subject to flooding),而除了挂一块警示牌,人们也就听之任之,并没有做更多的引导,而那些夏季洪水泛滥的大型河流也大都没有筑坝发电,任其奔流入海

近年来澳洲电价飞涨,今年年中的时候更是翻倍的涨,导致他们灯都不敢开,空调单独装表计费。但另一方面,在碳中和的政治正确下,又在不断关闭煤炭和天然气发电站,水资源因为环保又不能随便开发,简直是天晓得,这就是为什么我会说他们硬是把一个资源丰富的国家搞成资源匮乏型国家

可无论他们怎么搞,这些成本最终也会转嫁到终端用户、也就是住民身上,到澳洲来生活,如果冬季夏季都把空调开足马力,那你就得考虑下折合人民币两三千块的电费账单是否能承受了,这个局面至少在未来二三十年里是改变不了的



2、山

由于离板块结合部太远,澳洲是高山遍地的亚太地区为数不多的几个没有超过2500米高山的较大国家之一,而自然景观的成色高低,一般都与高山密切相关,没有高山诚然说明不会有太高的地震风险,但另一方面也意味着缺少景色变化和物种多样,而会显得单调乏味,澳洲就是个中典型

尽管大分水岭山脉极其余脉形成的丘陵遍布东部海岸,地形起伏并不小,在驾驶过程中会不断感到在翻山越岭,可由于植被茂密,原始森林遍布,几乎覆盖了所有山体,导致视觉效果并不明显



▲雷霆之路(thunderbolt way)上的先锋观景台(pioneer lookout),海拔1000米左右,这是大分水岭的核心地带,也是一个气候分界线

而在公路的大部分路段,无处不在的森林也会遮挡住绝大多数的视线,在山上时不觉得在山上,在海边也难以发现在海边,唯有事先规划、去到一些特定的观景点,才能取得略好一点的视野

典型的例子就是名气不小的蓝山,这片山其实说白了就是张家界的雏形,可以想象一下张家界的万峰林还没溶解崩塌前的样子,就是蓝山那样的桌山、一整块的岩石高地,但你身处其中的时候是很难察觉的,只有去回音角、崇敬角、林肯岩这样特定的观景点才能看得出来



▲在回音角(echo point)俯瞰三姐妹岩,蓝山目前只有这三个姐们变成了张家界的样子



▲林肯岩(Lincoln's Rock)是一块向外突出的孤立岩石,形成天然观景台,地处偏僻

所以在澳洲这样路上风景很少的国家,很多当地华人都会做这个包车生意,开着VAN载一车的游客去观景点,因为外地、外国来的人,自己并不容易搞得清楚怎么去规划线路,景色又不像西藏新疆那么躺在路边一目了然,又懒得去研究,就直接外包了事了

3、海

相比匮乏的山地资源,土澳东海岸的海洋资源就多到有点奢侈了,且不论大名鼎鼎的黄金海岸,其他有名的无名的海滩俯首皆是,沙质极其优秀,根本不用刻意去找,到哪儿都差不多,也没有什么限制和管理,各种水上运动都能自由进行



▲拜伦湾附近的养膘海滩(tallow beach),空无一人

此行中我走访了一些海滩和海岬,其中的大多数都很难看出有明显区别,比较有特色的有两处,在此推荐

其一是科夫斯港(Coffs Harbour)北侧的一处、名字甚为奇葩的你瞅啥海岬(look at me now headland),这里的特色是有一大群袋鼠固定栖息,就算在袋鼠满街跑的土澳,袋鼠来看海也是难得一见的奇景,你可以与它们近距离接触,但千万别招惹它们,这些能打擂台的家伙的战斗力可不弱





其二就是澳洲本土最东端所在的拜伦湾(Byron Bay),作为一个地理坐标有一探的价值,从灯塔下的小道走5分钟就能去到海岬的尽头观景台。灯塔本身的地势较高,周边的视野也不错,不过这地方地形局促,节假日过来基本很难找到停车位,由于是热门景点住宿也挺昂贵,还是建议错峰过来看一下就撤



▲拜伦湾灯塔,作为一个大众景点游客络绎不绝



4、住

说到住宿,土澳可能是全世界旅行住宿性价比最差的国家之一,旅馆酒店价格奇贵,而且经济型的选择不多,100澳币(约470人民币)甚至只有公共卫生间和淋浴房,要么去住印度人经营的、设施奇烂无比的宜必思,而青旅的床位也贵至40澳币以上(200人民币),哪怕去汽车营地买一个不带充电的露营位也是这个价

而另一方面,它的设施就一言难尽了,大多数旅馆的基建非常老旧、年久失修,浴缸、马桶、家具都是几十年前的款式甚至是二手货,连泰国、马来西亚、菲律宾、印尼都不如,更别说国内和日本酒店的设施了,根本是两个星球的事物,其实你去到很多人家里也是这样,这就是本土既没有供应链又没有劳动力的结果

在土澳旅行,高性价比的住宿地非常少,在此我介绍一些方案

其一是汽车营地的小屋(cabin or studio),一般是具备自持力的独立舱室,带厨房、卫生间,车直接停门口的便利性谁停谁知道,价格也不会很昂贵,如果是多人同行那平摊下来可能每人只需要40-50澳币,只不过这类汽车营地一般都在比较偏僻的位置,需要自带补给去做饭



其二是Airbnb,由于竞争激烈,土澳Airbnb的价格一般会比大多数酒店低一些,由于是人家家里停车也一般不成问题。缺点就是大多数需要与房东同住,自由度和隐私会受一点影响,地理位置一般也比较偏,同样需要自己去超市买补给做饭

其三是住在规模较小、不是热门旅游路线上的城镇,有时会遇到一些由华人、或印度人经营的旅馆或公寓,能得到比较低的价格。其实对于自驾旅行来说,只要合理规划路线,住在哪里并无所谓,只不过需要提前了解清楚是否有停车场

5、行

在澳洲大城市以外的地方,公共交通聊胜于无,没有车就等于没有腿,所以自备车是近乎于刚需的东西。然而,虽然地广人稀,道路资源挤兑的状况相对不严重,但在土澳开车自驾并非毫无门槛,或者说,是各种限制、规则最繁多的国家之一

基于联邦制国家的特点,澳洲每个州的交规都略有差别,道路状况和特点也有所不同,但总体思路大同小异,对于超速、闯红灯、打手机、让行处罚严格,尤其学校区域超速是重罪,其他(诸如实线变道、调头、压线)则完全不管



▲澳洲虽然山不高,但公路上弯道一点都不少

在人口较多、道路资源紧张的维州(墨尔本)和新南州(悉尼),皆是简单粗暴地以海量监控、暴力处罚来鞭策人们遵守交规以及给政府自己创收,这两个州的罚单基本都是两三百澳币(1000人民币)起步,我目测所见的最高超速警示高达954澳币(4500人民币)且会吊销驾照(heavy fines loss of license)

而在我目前所在的昆州(布里斯班),由于人口密度低、道路资源相对不那么紧张,加之民风相对粗野彪悍,监控密度就低了许多,这样被罚的几率相应的也低了很多。打个比方,从与新南州的州界开到我家,大约120公里,固定的测速监控大致不超过3个,而在新南州那边,120公里估计30个都不止

在澳洲驾驶,实际是件很累的事,因为对于司机的主观判断要求很高,混乱无规律的道路设置,各种限速、校区、无信号灯路口、转盘,高速公路居然不是封闭的,还要防备各种飞了叶子的疯狂司机、天上飞的地下爬的动物,时刻都在车祸边缘疯狂试探,真就是完全不敢松懈

国内是一年12分,澳洲无论哪个州都是三年12分,稍不留神分分钟就扣没了。不过我发现一个问题就是跨州换了驾照分数会清零,而当你拥有了澳洲任何一个州的驾照,换另一个州的驾照都是很容易的事,不得不说是个挺大的bug

相比之下,驾驶座在左还是在右,倒是最不重要的因素了,练成左右互搏也不是什么什么困难的事

6、气候

转学到昆州后,明显感受到与墨尔本完全不同的气候条件,也可能是这个近乎穷乡僻壤的地方为数不多值得称道的优点,,车牌上标志性的阳光国度(sunshine state)可谓名不虚传

由于昆州(布里斯班和黄金海岸)纬度较低,南侧的大分水岭和北部高原(新英格兰高原)挡住了西风带和南极冷涡,使得湿冷的空气很难到达这个位置,全境大致受控于珊瑚海暖流,气候异常稳定



以目前冬季为例,悉尼-纽卡斯尔一线尚有点寒冷,但只要往北三四百公里翻越北部高原、过了格拉夫顿-科夫斯港一线,温度立马升高到20度以上,非常神奇

而更北的布里斯班则是极其稳定的白天25度晚上15度清晨11度,10度以下的低温屈指可数,常态化光板大晴,几乎没有雨水,恐怕算是全世界最舒适的冬天了

在这种气候下,食欲和睡眠质量就会超级好,至少我个人是这样

相比之下,高纬度的维州(墨尔本)、高海拔的首都领地(堪培拉),就是无遮无拦被西风和南极冷空调夹击的态势,冬季漫长湿冷,夜晚甚至只有5度以下,我不知道它的宜居城市是怎么评出来的



6、人

澳洲虽然是已开发国家(也就是发达国家),但归根结底是个闭塞孤岛,人文环境随之也有点岛,所谓岛,就是大多数人对自己生活范围之外的事知之甚少

尤其是在联邦制的体制下,州与州之间虽然没有物理障碍,但人文环境的差别有时非常大,例如法律法规、节假日、驾照、时区等等诸多细节都是不一样的,因为议会代议制下,选民并不直接选总理和内阁,而是选地方政府,由此,本地化的特征十分明显

比如,有一晚我住的小镇,靠近昆州和新南州的交界处,行政上属于后者,但其实也就一山之隔,我跟民宿的女主人说是因为节日放假才能出来旅行,但她并不知道隔壁的昆州有这样一个节日,尽管就在二三十公里外



▲昆州与新南州的两界山垭口,海拔350米

连半小时路程外的地方都不了解,更别提岛外的世界了,所以就我来到澳洲后沟通过的人,无论是哪种,世界观都相对狭窄,基本上没有那种上知天文下知地理的人,哪怕从墨尔本搬到布里斯班,也会发现两个地方的人好像是两个不同国家的人,相互都不了解

可另一方面,在社交媒体上经常被诟病的种族歧视,我来了半年多,至少没有在我身上发生过。这个事很难下结论,有很大的偶然性且因人而异,遇到就是百分之百,不遇到就是零,澳洲本身是移民国家,到处都是不同肤色和种族的人,要歧视那得忙死,若是随机歧视,那落到你身上的概率也是不高的,除非你看上去太好欺负,或者行为举止出了问题

正如社交媒体天天看到偷和抢,我也没亲眼见过,倒是见过很多不关车窗和不锁房门的人。以澳洲规模巨大的汽车保有量和人口居住分散程度,随机作案是很困难的,落到你头上的概率也很低,如果真是遇到了,要么就是中了头彩,要么就是露了财早就被盯上了



刚到澳洲的时候,我也曾有过该以什么心态去面对这个国家的疑惑,不过很快就找到了答案,那便是旅行者

归根结底,这个国家的人追根溯源大都是外来户,许多人身份背景复杂,摆不上台面的事也不少,所以没必要看不起谁、很多事也没必要深究,大家都是过客,看看笑笑而过。也别想着融入什么,一个连本土文化都没有完全建立起来的地方,谈融入挺可笑的,融入这里的人,还不如去融入袋鼠、拥抱自然

7、生存

都说距离产生美,越是凑近了看就会发现越多的缺点,一点没错,没有人或事经得起挑剔,中国是如此,澳洲是如此,其实大多数国家都是如此,住久了都会发现有一大堆的问题,区别只在于相对多一点、相对少一点、或者是否在你的痛点上

对于期望安家立业、稳定生活的人来说,或许澳洲是个优点多于缺点的地方,这里气候舒适、肯干活收入也有保障、没有什么自然灾害、也几乎没有战争风险,生活节奏缓慢,人也普遍没有太多欲望,蓝天白云岁月静好日复一日,一辈子就这么平平淡淡过去了,也是不错的人生



▲澳洲本土最东端的拜伦湾海岬,面向珊瑚海

所谓发达国家,这个说法其实是很具误导性的,我认为另一种翻译更确切一点,那就是已开发国家

它就像一个中年人,有了相对成熟的心智,对世界也有了相对完整的认知,现实中做到了一定的事业,拥有了相对较好且稳定的生活环境和财务状况,自身的潜力大致已经全部发挥出来了,就像澳洲,除了藏着掖着不少矿之外,整个国家基本到了一个极限,有人居住的地方早就全部通了公路,所有的旅游资源也都开发完毕,无险可探了

而且另一方面,也意味着难以更进一步、且开始走向衰老,诸行无常、盛者必衰,这是避无可避的自然规律,而在此过程中,生老病死等问题并不会因为身处发达国家而消失,而是与其他地方并无二致地时刻敲打着人们的神经

至于大多数人的生活质量,与发不发达也并不完全挂钩,高工资与高物价、低工资与低物价,对于人的生存压力来说都一样

别看澳洲人人住大房子、家家几辆车,房子可能是几十年没翻新到处发霉的老房子,里面大概率没几件像样的家具家电,车也可能是十几二十万公里的八手土炮,凑合着用而已,吃饭用电寒酸得要命,炉子的火小得炒个鸡蛋都炒不起来,我是真没看出来他们的生活质量好在哪里



▲我目前居住的小区,外面看上去可能环境不错,但这种几十年前建的老房子内部设施大都十分陈旧,翻新又很费钱,大多数人家都是凑合着住而已

当然,有钱人固然不少,别野豪斯、豪车游艇什么的,墨尔本皇冠赌场天天高朋满座那也不是假的,但有钱人哪里都有,哪怕尼泊尔那样落后的国家也不少,与是否是发达国家又有什么关系

在大学学习的过程中,一直在接受教学中强调的批判性思维方式,要求博采众长不要迷信权威,其实道理都懂,但做到并不容易,因为人总是会受制于自身的立场和利益,而避免不了屁股决定脑袋

不过来到澳洲游学,给了我这样一个机会,物理上我不属于中国,精神上也不属于澳洲,暂时的架空状态,无疑是重新审视这个世界的合适位置,也会比较容易地去接受一些后covid时代带来的变化

当然,修炼内功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摇摆不定和朝秦暮楚是贯穿其间的常态,只有保持耐心、排除焦虑,或许才能在这座黑暗森林中看到一些别样的风景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我有话说......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电话咨询: 61-42687320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