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ic商业评论

关注微信公众号【站长自定义模块】,定时推送前沿、专业、深度的商业资讯。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 QQ空间
  • 回复
  • 收藏

在澳洲,我看到的生活方式

珀斯君 澳洲新鲜事 2025-4-28 14:26 101人围观

【本文是刘博的第42篇原创】
大家好,我是刘博。离开华为,旅居澳洲,已经一个多月了。随着时间的推移,我开始越来越深刻地感受到,这里,有一种完全不同的生活节奏。这里的人,很easy。走在路上,哪怕是陌生人,目光一对上,也会笑一下。嘴里常挂着一句话:“No worries, mate”,别担心,一切都会好。


这里的工作,也很自由。全职、兼职、临时(casual),各种模式都有。很多公司实行混合办公,有朋友一周只去公司一天,剩下时间在家工作。家里有小孩的,还可以申请提前一小时上班,提前一小时下班去接娃。当然,大家也都很自觉地保证每天工作7.5个小时。其实,早些年在我们的德国研究所,不少本地同事也是这种工作方式。同一个公司,到了不同的国家,就需要遵守当地的“习俗”。入乡随俗。大家把生活,摆在了更重要的位置。我第一次直观地感受到,世界上的活法不止一种。
为什么他们可以这样快乐地生活?当然,资源是其中一个原因。澳大利亚的人均GDP,大概是6.5万美元。深圳的人口和澳大利亚差不太多,深圳人均GDP大约是2.8万美元。如果是科技公司,待遇普遍能到年薪10万美元以上。国内的头部科技公司收入,已经是全球TOP水平了。当然,在中国,单纯说人均,意义并不大。毕竟,我和马云平均一下,人均资产也是上亿的。
所以,我开始想,真正的差别,可能并不仅仅是钱。更深层的,可能是社会整体的运行逻辑。在这里,资源分布比较均衡。孩子和家庭,能获得更多公共资源支持。孩子玩耍的地方非常多。每个区都有政府修建的游乐场,虽然简单,但安全、实用,足够孩子们放电。很多人说国外成本高,但国内的隐形成本可能更高,玩耍,补习班等。我目前感受到的是,澳洲养娃不会比国内贵。前几天在老国会里面有个画画课,才15刀,换成人民币也就70块钱。而在国会大厦的里面,还有免费的手工课。


不同职业的收入,差距并不大。当前澳元对人民币的汇率,大约是4.6左右,大家自行脑补换算。超市打工的人,一年大概可以拿到六万澳币。一个大学讲师,一年大概是十万澳币。有差距,但远没有撕裂感。这边的年轻人,也没有那么强的学历执念。不是一定要读本科、读博士。很多本地人,直接去读TAFE(技术学校),半年到一年,学个电工、木工、厨师,出来就能拿到不错的收入。比如电工,年收入7万到9万澳币,日子过得轻轻松松。
法律比较偏向于打工人这边。如果老板在下班时间打电话骚扰你,可以举报,罚款从几千到上万澳币不等。最低工资标准是每小时24.10澳币。
殊途同归,

不同的制度与形式,最终目的,

都是为了让人们过上幸福而有希望的生活。

当然,这样的制度,也有它的问题。比如,办一张银行卡,一等就是一两周;想叫个外卖?贵得离谱,速度也慢得让人抓狂;很多商店,六点钟准时关门,没人陪你加班熬夜。公平和效率,很难兼得。不能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
如果你是普通职工,这里是相对友善的环境;

但如果你是企业主,想快速扩张,可能会觉得各种规章带来一定的限制。

一个国家,为什么成为今天的样子?人与人之间的选择,国家的发展轨迹,都离不开历史的积累。澳大利亚地缘上四面环海,历史上相对安稳,发展节奏平缓。而不同地方,有着不同的历史背景和社会节奏。我们也曾经有过辉煌,但因为各种原因,积累的财富没有很好延续。这也是不同社会差异的一部分。每一代人,都有自己的使命。但或许,这种使命,需要更多的耐心和延续。发展的目的,最终应该是为了让大多数人,过上有尊严、有希望、体面而富足的生活。就像工作的意义,科技进步的意义,归根结底,都是为了让生活更好。尊重不同的规则,理解不同的文化,也是一种成长。
点赞,在看,转发,是最大的支持。



路过

雷人

握手

鲜花

鸡蛋
我有话说......

TA还没有介绍自己。

电话咨询: 61-426873209
关注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