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大利亚 墨尔本 本拖更达人又又又又来补游记了! 迟了半年才想起(开始整理)去年九月的墨尔本之行,属实太晚。然而记忆这东西,偏生又古怪,愈是久远,愈显出几分朦胧的美来。(以上为体面的托辞) 反正……开始写总比拖着不写好太多。下面的文字有些流水账,各位看官多多担待,看个乐子就好。 ![]() 2024.8.31 第一天 抵达 本来航班是计划从广州转机,怎奈航司延误,改签从厦门起飞已是傍晚。舷窗外的夜色,像是湛蓝慕斯淋上草莓酱,再框上寒天的晶莹,让人犹豫再三,不忍浅尝第一口。 ![]() 第二天清晨降落机场。好在睡了一会儿,精神尚佳。错过了上午的植物园,吃过午餐后,地陪直接带我们开始了下午的行程。 墨尔本被称为花园城市,市中心多是维多利亚式的建筑,其中又以教堂为甚。联邦广场前偌大广场,成为鸽子等一众鸟类的天堂。但这丝毫不影响附近的“喷漆手作”,内墙涂鸦也是这里的特色之一,与欧美别无二致。 如果说有什么不同,大概便是电车缆线分隔的路口。当有轨电车拖着辫子经过时,旧时代的石雕外墙与当代街头艺术竟在阳光下达成了和解——这大概就是这所城市的矛盾美学。 ![]() 作为澳大利亚的第二大城市,最具性价比的是今晚的韩式自助,人均不过200人民币。只是韩国食客的说笑声太刺耳,让人一秒不想多呆。 不再是大食量的学生时期,加上相对油腻的烤肉、甜品,我的肠胃草草收工。而对面东北一家又战斗了近半个小时,这才意犹未尽地离去。 值得一提的是,陶瓷餐盘尽数被一次性纸浆餐具替代,节省了不少人工成本,用量可观。超市里也有各式各样的零售型号,多数made in China。 ![]() 2024.9.1 第二天 布展、游览 商务团的好处在于,组展方一条龙服务,不必费心准备搭建、路线、餐食、文件等。这世上处处充满生意,有需求就有对应服务,差距在于认知和执行。 布展并不繁琐,下午腾出时间继续游览。Maru动物园像一座活生生的澳洲生物图鉴:白化病袋鼠温顺不怕人,披着雪白毛发等待投喂;国鸟鸸鹋时不时踱步近前,没等对视就匆匆离开;“塔斯马尼亚恶魔” 袋獾是一种像大老鼠的四肢动物,据说濒临绝种;当然,还有永远睡不醒的考拉、聒噪的葵花凤头鹦鹉,以及在水箱中静静潜伏的咸水鳄,每一个都在诉说着这片大陆的独特演化史。 ![]() 前往小镇Cowes考斯的路上,安格斯牛在平原上散漫地吃草。牧畜业也是这里的农业支柱,地广人稀,草原辽阔,每一寸土地都在讲述"骑在羊背上"的故事。 晚餐后,我们在海边等待今晚的惊喜。但初春的菲利浦岛寒风刺骨,海浪大有“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之势,我即使裹紧外套还是跺了两小时脚。 终于,当黑暗完全笼罩海岸线,一队队袖珍的蓝企鹅摇摇晃晃地从浪花中现身,像一支支微型军团,完成远洋征途后列队归巢。这些世界上最小的企鹅,用它们笨拙却坚定的步伐,将生命世代传承。 ![]() 2024.9.2-9.5 第三至七天 展会 每次开展都能切实感觉企业之间的差距:吊顶、特装、灯箱……这哪里是展位装修,这都是钱啊!更不用说国外物价和人工是国内数倍,资本真是个好东西。 澳洲的食品展只有一个方方正正的展馆,面积相对小。好处是观众不会逛得太累,坏处是观众和需求少。 怪不得前两天商超这么多纸浆餐具,生产他们的中国展商就有五六家。整体近1/4的中国展商,仿佛还在国内。 ![]() (题外话:2025年4月的上海包装展,纸浆餐具参展商如雨后春笋,哪哪都有工厂,中国人的“集聚内卷”真可怕。什么是趋势就做什么,看不出太多差异化。) 食品展自然少不了各式各样的美食,印象深刻的就是免费冰激凌机。我每天必来一个甜筒,四天下来,各种口味都尝了个遍,嗯……荔枝口味的最得我心。 展团有来自大连的无麸质面条展商,专为麸质过敏的白人准备,年营收三个亿。展团里只有他们坐飞机商务舱,狠狠羡慕了。中午他们送来速食面条,聊起来得知是深耕三十年的家族企业,父母都是有胆识、有魄力的高知分子,将学术智慧转化为商业嗅觉,在细分市场早早卡位,不断开拓业务版图。 ![]() 最后一天邀请移民本地的邻居姐姐来展馆参观,结束后共进晚餐。她远嫁于此,只等婚礼进行。她的未婚夫也耳濡目染,会一点中文。 作为最受中国移民青睐的目的地之一,得天独厚的地理位置、相对包容的文化环境,正持续推动着这个数字不断攀升。 2024.9.6 第八天 结束、返程 在墨尔本东部苍翠的丹德农山脉(Dandenong Ranges),一条活着的工业文明血脉正喷吐着白烟——普芬比利蒸汽小火车(Puffing Billy Railway),这部仍在运转的维多利亚时代机械杰作,如今已蜕变为墨尔本最具诗意的移动观景台。 这条始建于1900年的窄轨铁路,最初肩负着开发偏远山区的使命,却在1955年因线路关闭而濒临消失。正是那些怀揣热忱的志愿者们,用三十年如一日的坚守,将生锈的铁轨擦拭成时光隧道,让老旧的锅炉重新唱起工业革命的歌谣。 ![]() 最动人的体验莫过于像孩童般坐在橡木窗框上,任由双脚随车厢轻轻摆动。当列车缓缓驶过高达30余米的栈桥,整个人仿佛悬浮在树冠之巅,山风裹挟着煤烟与桉树的清香扑面而来。铁轮与轨道合奏出有节奏的咔嗒声,如同穿越世纪,将过往娓娓道来。 小火车为这趟旅程划上诗意的句点。看着夕阳为蒸汽镀上金边,也许在这个追求速度的时代,慢本身就是一种奢侈的浪漫。 ![]() -END-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