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点击上方蓝字关注我们 ![]() 作者:张帆(澳洲) ![]() 上周六午后,我走进车士活(Chatswood)图书馆,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每个桌子里坐满了人,敲键盘的,看书的,都好年轻哦。这个图书馆面积硕大,人气也特别旺。穿过这些孜孜不倦的男女,我径直走向里面的威乐比室,去参加当地历史协会和博物馆的一个特殊会议。 从玻璃墙看进去,会议室里只坐着一位看书的老先生,我不知道是否搞错了房间,犹豫着推门进去。 老人抬起头来,我问道:博物馆的会议是这里吗?他没有丁点迟疑,说:是的,我认识你。 我霎时惊讶了:我从来没有见到过他,怎么会认识的?他似乎知道我在想什么,说:你接受过采访。我恍然大悟,三个月前我是接受了协会主席的采访,作为多元文化的代表,他们把我的介绍、照片以及语音都展览了,还邀请我加入协会、参与博物馆文物鉴定。后来得知,这位先生是历史协会的前主席鲍尔,这是我成为协会会员后第一次参加他们的会议。这个由政府资助的地方历史协会,同时又是有固定展览场所的博物馆,今年刚好成立五十周年。 这天是协会的非定期会议,主题为介绍各自带来的古董和旧物。我看到老先生面前的桌子上放满了各种物件和巨幅照片,便在他对面坐下,从包里拿出一个盒子,移去一些破纸,把一个瓷雕放在桌子上。老人拿起来仔细看,眼睛一亮,说:梅森。 我带来的是世界最顶级瓷器品牌德国梅森的人物雕塑,十九世纪后期作品,梅森瓷器双剑标记令无数文化人倾倒,西人藏家对这类物件一看便知,无需解释。 接下来我们俩讨论开了,从德国梅森到英国瓷器,从瓷器到银器。干涩而繁杂的西方传统文化,通过实物传导就变得真实生动,好久没有如此酣畅淋漓地聊西洋古旧器物了。 一位女士喊着我的名字进门来,是现任主席朱丽,她曾经采访我一个多小时,是熟人了。她也带来一堆瓷器。接着陆陆续续来了几人,其中一位中年女士两手各提了三、四个袋子,挺沉的,走路都有些困难,全是玻璃制品。还有一位拿来的是一大叠蕾丝织物。 会议开始,首先各人自我介绍,他们都是熟人,只有我一个新来的,而且是唯一的华人。我重点讲了在澳洲的经历,有关收集学习欧洲古董和体验澳洲乡村生活。我说到想把澳洲乡土风情介绍到中国去,他们显得特别激动。我明白,本地历史协会以本土文化为主,我告诉他们我是来学习的,我的重点探索领域是欧洲传统艺术品和相应的文化传承,澳洲的不多。其实,我也有一些澳洲的旧物,只是全部压在车库的箱子里,一时找不到,以后要捐赠一些的。 每个人都在展示各自的宝贝,如数家珍一一介绍,说到共鸣处,别人毫不犹豫地插话进来,气氛活跃有趣,确实学习了不少知识。19世纪到20世纪,车士活拥有澳洲著名的马什曼陶瓷厂,曾经与英国顶级品牌皇家道尔顿合作生产,澳洲人热衷于收藏其作品,有一些藏在高级博物馆里。在大家带来的各种古董艺术品和旧物中,看到了澳洲特有的花草、动物图案,这些都代表了澳洲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工艺水平。 鲍尔拿出两块上了包浆的铜牌,黑中泛黄的古铜色,直径约7厘米,一块是1879年悉尼世博会,另一块是1880年墨尔本世博会。鲍尔说两地世博会相隔只有一年,引起大家哄笑,同个国家两个城市连续两年举办世博会,真不可思议,而正是这两次世博会让澳大利亚脱胎换骨。 19世纪70年代欧美发生经济长萧条,因美国内战后大兴铁路工程,但后继无力,拖累最大银行倒闭。危机席卷整个欧洲和北美,企业倒闭如潮,大量工人失业,罢工等社会动荡事件不断。但澳洲一直因犯人流放地而矮人一等,又以农牧业为主,远离欧洲市场,反而偏安一隅,也因淘金热后续效应带动自身发展,澳洲经济自成一体,受欧美危机影响不大。当时,悉尼和墨尔本所在的新南威尔士和维多利亚是两个独立自治的大英帝国殖民地,两地都想举办世博会,期望出人头地,便暗暗较劲,各自紧锣密鼓筹备着。 悉尼抢先一步宣布在1879年举办世博会,吸引了欧美众多国家参展,名声大噪。然而,国际展览局不承认,因为悉尼会展以农牧业为主,范围太狭隘。墨尔本抓住机会,第二年举办大规模世博会,包括了工业、农业、制造业和艺术,是国际展览局举办的第八届世博会。一个遥远的孤岛,逆全球大萧条而行,连续两年举办世博会,在国际展览史上绝无仅有,也让那些陷入经济泥潭的大佬国家刮目相看。土澳人自信心爆棚,从此从罪犯国度变身融入西方经济发展行列。当时,刻在悉尼世博会铜牌上的座右铭是:ORTA RECENS QUAM PURA NITES(拉丁语:新崛起的你,多么耀眼)。新南威尔士脱离英国殖民加入澳洲联邦后,1906年,这句话正式成为新州盾徽上的铭文,彻底驱散了罪犯的阴霾。 鲍尔又拿出一张4A纸大小的旧印刷品,是1906年新州政府发出的圣诞贺卡,奇怪的是印在上面的澳洲地图里没有塔斯马尼亚。塔斯马尼亚经常在各种场合的地图里消失,包括运动会、宣传海报,甚至在钱币里,这引起塔州人愤怒,也反出土澳人办事随意马虎。鲍尔拍摄的巨幅照片里,显示了车士活各处的上百年建筑浮雕,图案设计流畅优美,制作工艺精湛细腻,这又反映了土澳人的认真和精细。这种随性和雅致交融的风格真是澳洲本土文化的特色。 鲍尔慢条斯理的讲解引人入胜,本地文化传承历史妙趣横生,2小时交流意犹未尽。我与他离开会议室,一路上还在讨论。他邀请我到他家里看看,大家都说他家里有许多好东西,他便兴致勃勃地在手机里找出一些照片,我一眼看到那个高大的梅森繁花瓷雕花瓶,他兴奋地告诉我它的来历,那是我熟悉的一处古堡。 传统艺术品所体现的是真实的社会文化发展过程,比书本的历史记载更直观,要了解真正的澳洲、真正的西方,还得格物致知,从古物中求是求真。 2024年5月18日(世界博物馆日)写于悉尼 Chatswood 加关注往期精彩回顾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