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让我用一个词来形容悉尼,我毫不犹豫地会选择:「美丽」。我在悉尼港北部的Kirribilli区租了一间公寓,窗户正对着Neutral Bay。蔚蓝的天空没有一朵白云,几艘白色游艇安静地停靠在渡口。深蓝色的水面上泛起波纹,几只海鸥掠过,发出阵阵嘶鸣。偶尔有小船或是皮划艇驶过,吸引你的注意。我坐在窗前,可以消磨一下午的时光而不觉得无聊,因为这里只有美丽。![]() 来到悉尼的第一天,我们在Kirribilli区附近转了一圈,去超市采购食物做晚餐。这里是富人区,所以邻居房前的小院都异常美丽,鲜红的茶花开满庭院,虽然还是冬天,但春的色彩已经从院墙里伸展出来。我们采购了披萨,意面和鸡蛋,晚上做了一顿相当棒的中式西餐。孩子们吃的也大呼过瘾,主动请缨洗碗。晚上我们打打牌,下下棋,其乐融融,感觉越来越轻松起来。第二天天气仍然很好,我们前往悉尼歌剧院,澳大利亚博物馆等处city walk。我们乘坐渡轮,非常方便的从悉尼北抵达环形码头(Circular Quay)。在渡轮上正好可以从海上各个角度看到美丽的悉尼歌剧院,美的让人惊讶,让人窒息。悉尼歌剧院由丹麦设计师设计,1973年正式开放,已经度过了它50周年纪念日。这所建筑印证了我对工程技术的认识,那就是工程(Engineering)一定得和艺术(Art)交织在一起,才有它长久的生命力。就像乔布斯所说的科技和人文的十字路口一样,工程和艺术也有它们的交叉口,悉尼歌剧院就是最完美的例子。 ![]() 整个建筑由奶白色的蛋壳元素组成,三个蛋壳向北,一个蛋壳向南分为一组,共有两组并列,还有两个小蛋壳一南一北作为入口。壳体旋转堆叠,层次鲜明,组成完美的对数曲线,体现了数学的美丽。远观过去,每个蛋壳又像是船帆,优美的弧线恰到好处,宛如一艘充满力量的帆船,蓄势待发。 ![]() 再仔细看蛋壳上的脉络,是一种叶脉似的交叉纹理组成,组成一缕缕射线,宛如鳞片,覆盖整个壳体。时过境迁,好的建筑无论何时来看,都充满了“现代感”,毫不过时。在歌剧院绕行一圈之后,我们又步行前往麦考利夫人角(Mrs Macquaries Point),这条路是个半圆,围绕农场湾(Farm Cove),一边是大海,一遍是公园,很多人在这里跑步、散步和休闲。孩子们看这里地面很干净,干脆把鞋子脱了,光脚散步竟然也不违和,还挺舒适。看来来到充满松弛感的这里,人人都开始放飞自我了。我们从麦考利夫人角出发,一路步行穿过皇家植物园,路过圣母玛利亚大教堂,最终来到我们今日的目的地之一——澳大利亚博物馆。我们在这里呆的时间不长,看了看恐龙、澳洲动物标本、以及太平洋原住民物品的展览。人不多,展品很有南太平洋特色,很适合花点时间慢慢浏览。我们下午还前往悉尼鱼市(Syndney Fish Market),这里可以自选海鲜,让店家帮忙加工烹饪。我们一家吃了一顿丰盛的海鲜大餐,澳龙和帝王蟹吃的相当过瘾。我们家每次出门,吃什么是个很重要的事情,我们的原则就是入乡随俗,吃当地最有名的食物,品尝世界各地的特色。 ![]() 悉尼的第三日,我们前往著名的邦迪海滩,从这里出发,沿着著名的海岸徒步线路一路向南,沿途一边是汹涌澎拜的大海,一边是陡峭的悬崖,景色极其壮丽。很多当地人在这里冲浪,皮划艇,钓鱼,徒步。美丽的塔斯曼海一望无际,点点白帆点缀其上。海岸峭壁被翻滚的海浪冲刷了亿万年,被勾勒出优美的弧线。一路上经过很多小海滩,我们随便在一个小沙滩上休息,晒晒太阳。沙滩旁边有洗手间,有清洗沙子的水龙头,设施完备,一应俱全。晚上我们在超市采购了一些牛肉,买了一个生日蛋糕,在公寓做了一顿牛排大餐,顺便给老二提前过了一个生日,为悉尼之行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我们对这个美丽的城市印象深刻,直到今天,孩子们提起澳洲,还希望能重访悉尼美丽的港湾,在这里住上一个月也不觉得厌烦。就这样,我们结束了澳洲的十天行程,我们的旅行地图终于点亮了南半球的澳洲大陆。这次旅行让我看到了一个放松、快乐、美丽的新世界,也让我开始认真思考起「松弛感」这个话题,也有了新的认知。每次旅行我们都有新的收获,每次旅行孩子们又有新的成长。希望我们能继续坚持下去,放眼看世界,拥抱新未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