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总第3329期 一条100米长的中国龙,盘旋于硕大厅堂的四围,巨型龙首俯卧地面,张起大口,似在吼啸…… 这是步入澳大利亚本迪戈市金龙博物馆大门时看到的一个场景。尽管我在国内遇过不少形象各异的龙的造型,但在万里之外的异域,乍见此龙,还是会产生较大的视觉冲击力。 2024年12月25日是西方圣诞节,定居澳洲的女儿一家本来计划去南澳的首府阿德莱德度假,但考虑我们夫妇同行,我又酷爱中国文化,便改往了规模不大的本迪戈市。孩子们说,这里是华人闯澳洲落脚最早的地方之一,中国元素丰富多彩,值得一看。 于是我们收拾好行囊,带上爱犬卢比,从墨尔本市家中出发,驶向有淘金城之称的本迪戈。 这里是丘陵地带,女儿预定的住房位于本迪戈市一处斜坡上,门前挺立两棵繁茂的树木。我们抵达后按房主告知的密码开门,房内居室宽敞,客厅、餐厅、卧室、卫生间等设施一应俱全、干净整洁,后院和绿地也很开阔。其性质有点像中国风景区的“度假房”,区别在于这儿见不到房主,直至我们假日结束,房舍收拾利索离开仍未见到房主,都是在网上沟通。 ![]() 看来旅游市场,房主与租客之间的契约十分关键,而相互信任又多么重要,否则就会影响到你的个人信誉。 位于本迪戈市桥街附近的金龙博物馆,是我们前往的第一个参观点。据了解,华人最早把澳大利亚称作新金山,桥街地区因产金子,则被称为大金山,主要生活着来此淘金谋生的中国人,最多时居住者达5000多人。这些中国人多由广东省的开平、新会、台山、恩平和南海、番禺、顺德等地而来,规模最大的一次,是1853年由54艘大小不等的船只,乘载数百名闯澳洲者从广东出发。因为路途遥远,食宿极差,不少人罹患重病,到达墨尔本港口时,已有40多人死亡。 后来又有陆续而来的闯澳谋生者,则是从南澳的阿德莱德等港口登陆上岸,一路风餐露宿,徒步数百千米抵达本迪戈淘金城。 ![]() 可见第一代来澳大利亚的中国人,所历经的饥饿与艰难,今天几乎是难以想象的。 当时的本迪戈名曰桑德赫斯特,来自英国一座同名的城市。这里19世纪中叶建村成镇,1871年设立桑德赫斯特市。后来改名本迪戈市,是源于英国一位著名的拳击手威廉·本迪戈·汤普森。——在澳大利亚不少城市都是以人名来称谓的,比如悉尼、墨尔本、凯恩斯等。 金龙博物馆内中国龙与狮子的展品多样且特点鲜明。除此还收藏了大量其他类物品,包括19世纪的屏风、桌椅板凳、纺织品、人物照片,以及文件、口述历史记录等,都是由早期的中国人后裔或华人社团捐出的,内容皆与本迪戈市及维多利亚地区的淘金者家庭生活密切相关。 展品中颇有代表性的,是华人社团在本迪戈复活节游行中使用、并在后来不断丰富完善的舞龙及专用物品,如旗帜、服饰等。这些物品最初都是中国人由国内采购长途寄运而来,珍藏了100多年,是地地道道的中国产品。 我看到不少游行时所穿清朝的礼仪服饰,发现哪怕一个小小的饰件,都具有历史、文化及美学研究价值。更为可贵的是,这些藏品能够反映出19世纪中期以来,在澳大利亚从未间断、持续发展的中华民族传统习俗,有着重要的历史意义和国际意义。 ![]() 当地华人介绍,一年一度的复活节游行活动是轰动全城的大事,华人社团1870年开始组织人员参加。在当时华人被白人歧视、排挤的情势下,这种游行活动最能展示集体团结的力量。特别是1892年舞龙在游行中出现,华人队伍立即成为复活节活动的聚焦点,观者众多。队伍从居住地出发,一条巨龙,上下翻飞,左右摆动,一直游行到本迪戈市中心广场,极大地展现了中华民族文化魅力和华人团体联合协作的风采。 本迪戈复活节舞龙,是当地唯一一个延续至今并广受欢迎的活动项目。华人们以19世纪的广东文化习俗为借鉴,糅合澳大利亚现状,不断发扬光大,使此成为本迪戈复活节游行活动的一个独特亮点。 本迪戈的中国庙宇,是与中国龙相伴相生的华夏文化。随着华人大量涌入,加上中国人的吃苦勤劳,本迪戈金矿的表层金沙减少趋快。这引起了当地矿工的恐慌与抵制,曾有1000多名本地矿工举行抗议活动,并得到白人政府的支持。这种境况下,华人为团结起来求生存,除以龙的标识来聚拢大家外,还在华人营地建立庙宇,供奉神灵与先祖,树立信仰,祈求平安。当时华人营地共建有7座庙,中心庙里供奉的是关羽。 ![]() 关公是忠诚和义气的化身,供奉关帝,举行祭拜,非常适合当时华人矿工团队合作的现实需要。直到现在,澳洲仍有不少地方立有关帝庙,香火不断。当年华人区的7座庙宇保留下来的只有一座了,名为致公堂。倘若你现今乘坐老式电车游览本迪戈市容市貌,有座站点就叫关帝庙站,游客可以下来参观。 在金龙博物馆的隔壁,有一座华人修筑的中国园林,虽年代不久,却散发出浓郁的中国文化气息。一进门,影壁墙上两条腾跃的金龙在戏珠,生机勃勃。往里,连廊壁画,曲径通幽,池塘红鲤,亭台轩榭,美不胜收。徜徉其间,仿佛置身于祖国的明清园林,不能不感叹生活于澳洲本迪戈的华人,思乡之情深、爱国之意切。 我们还在本迪戈参观了一座藏族的白塔,也是华人社团所建,巍峨高耸,塔内僧侣不仅有华人,还有澳洲本地人。 ![]() 其实本迪戈作为澳大利亚比较早期的淘金热遗产城,留下了许多殖民时期维多利亚式的建筑,如市政大厦、邮局、法院等,圣心大教堂还是澳洲第三大的教堂。这些在市中心广场附近均可游览观赏。 只是给我留下较深印象的,还是老华人区桥街一带的建筑与文化,尤其是那条昂首俯卧的百米巨龙。怪不得圣诞节孩子们安排来此度假——殊方异域,西方节日,在此体验家国情怀,不能不感谢孩子们的刻意用心,也为他们依旧心系祖国而欣慰。(2025年1月2日完稿于墨尔本,图片由作者现场拍摄) ![]() ![]() ![]() ![]() ![]() ![]() ![]() ![]() ![]() ![]() ![]() ![]() ![]() ![]() 本篇审稿 李丹 组版 ⑤总策划 吕佩义主编 杨海燕 ![]() 作者简介 李智信,河南商丘人。中国诗歌学会会员,河南省作家协会会员,河南省诗歌学会理事,中国石化集团公司作家协会会员,中原油田作家协会副主席。出版有散文集《岁月驻芳华》,结集诗集《黄土里的诗行》。 《河南思客》编委、签约作家。 ![]() 作者 李智信 授权河南思客独家刊发 思客出品,版权所有,侵权必究 博客/微博/微信/搜狐号:河南思客 投稿:2560410387@qq.com 出品:河南思客编辑部 原则:原创、近作、首发、独家、深度 初心:思想,影响人生;文字,抚摸心灵 李智信的相关文章 ●墨尔本的科莫老宅【荐读】 ●《岁月驻芳华》——河南思客签约作家李智信散文集导读【荐读】 ●澳大利亚维州最老的码头【荐读】 ●在油茶园遇见“光山”——参加第24届黄河诗会随记(三首)【荐读】 ●人去心归处——写在退休之际【荐读】 ●第三任班主任【荐读】 ●兴义城的凉风【荐读】 ●揽春入怀运河情【荐读】 ●黄土里长出的城——写在只有河南·戏剧幻城(外二首)【荐读】 ●锦凤展翅【荐读】 ●从小烙上中国印 文/图【荐读】 ●牡丹之爱宜众好【荐读】 ●古城寻春寄乡愁【荐读】 ●慕尼黑,古朴与激情碰撞的地方(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海参崴——遗失海外的一颗宝珠(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文学视阈的实践与把握【荐读】 ●菲滋洛伊公园内的库克船长小屋【荐读荐转】 ●在澳大利亚墨尔本看动物(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澳大利亚墨尔本City风光(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荐转】 ●墨尔本M0ntsalvat古堡艺术庄园掠影(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澳大利亚LaKes Entrance小镇(跟着思客去旅行)【荐读】 ●俯望巨流向东南【荐读】 ●断桥忆母【荐读】 ●湖畔秋思动客情【荐读】 ●汉中这场雨,一直下不停(外一首)【荐读】 ●同享一片星光|李智信【荐读】 ●惊艳时光的河【荐读】 ●细雨丝丝润无声——中石化青干班政治辅导员工作记【荐读】 ●雷锋精神在这里闪光【荐读】 ●故园庙会【荐读】 ●写情油田展览馆【荐读】 ●父亲点评我作品【荐读】 ●高铁奏响黎明曲【荐读】 ●叙事的角度和传播的特色【荐读】 ●感印阿根廷【荐读】 ●杨坟坑的记忆【荐读】 ●病室随想【荐读】 ●突过(外一首)【荐读】 ●风刮不走阳光【荐读】 ●校园怀想(组诗)【荐读】 ●老人旧事【荐读】 ●生活三首【荐读】 ●今年的“六一”——写给小孙女李榕馨【荐读】 ●郑州:中原龙子湖智慧岛上的建筑【荐读荐转】 ●刷新农民工的幸福感——访商丘市总工会郑州农民工服务中心【荐读】 ●晨练七里河【荐读】 ●郑州龙湖春色美【荐读】 ●寻春贾鲁河【荐读荐转】 ●探春七里河【荐读荐转】 ●逐高铁而居【荐读】 ●谁持管杆当空舞【荐读】 ●故园寻迹(组诗)【荐读】 ●官路的记忆【荐读】 ●让“二线”生活亮起来——我做党校兼职教师的故事【荐读】 ●给你一片翱翔的天空【荐读】 ●位置(三首)【荐读】 ●写作要向上向善向美|李智信【荐读】 ●特大暴雨历险记【荐读】 ●平台的力量【荐读】 ●鸠山绿意浓【荐读】 ●随周大新老师走陕塬【荐读】 ●红色脚印在这里延伸【荐读】 ●南海边咏想【荐读】 ●感遇在新春日子里【荐读】 ●多彩生活酿成诗【荐读】 ●天鹅美,飘带绿【荐读荐转】 ●三门峡拾萃(组诗)【荐读】 ●姑母的八十寿辰【荐读】 ●老师的重阳节【荐读】 ●东沙河的记忆【荐读】 ●小住九龙峪【荐读】 ●在自己家做了一回“客”【荐读】 ●提高创作水平,迎接“后浪”追赶【荐读】 ●坑塘之变说家乡【荐读】 ●雨落“双峡”【荐读荐转】 ●感思萦怀五里川【荐读】 ●走历陕北瓦窑堡【荐读】 ●通向外面世界的平台路口【荐读】 ●诗会之约(外二首) ●窗外的夜色【荐读】 ●里海秋月明【荐读】 ●流在血管的故乡(外二首)【荐读】 ●晚点,有时也美好【荐读】 ●那里留有爷爷的足迹【荐读】 ●难忘那年“四基”忙【荐读】 ●鸡冠洞的遗憾之美【荐读荐转】 ●吴金印精神与文学创作之感悟【荐读】 ●母校拾忆【荐读】 ●春天的音符(组诗)【荐读】 ●春雨——写在郑州未成年犯管教所【荐读】 ●白衣寺外春晚声【荐读】 ●感受“铁人”的力量【荐读】 ●我的十年路【荐读】 ●乐居油田【荐读】 ●文化扬帆的地方【荐读】 ●故道晚秋(外一首) ●拥抱延安(外一首) ●爷爷的牛屋【荐读荐转】 ●我站在北湖岸(外二首)——写给睢县【荐读】 ●老操场的记忆【荐读】 ●一张老照片【荐读】 ●写给五月的鲜花(组诗)【荐读】 ●相约李连成 ●寓居墨尔本(组诗) ● “能行”的孟州人【荐读荐转】 ● 墨尔本的超市——澳大利亚墨尔本见闻【荐读】 ● 博士山的“年”味儿——澳大利亚墨尔本见闻【荐读荐转】 ● 亚拉河的风光——澳大利亚墨尔本见闻【荐读】 ● 母亲的坟茔 ● 校园里的芳华【荐读】 ● 雁鸣湖秋色(外一首) ● 黑角印象【荐读】 ● 诗润天地(外一首) ● 随着《河南思客》访中牟 ● 秋至梨乡(外三首) ● 车春林的往事【荐读】 ● 点燃一团青春之火——初期报道全国劳动模范王中华的往事 ● 石油花开立新城——濮阳建市初期的一点回忆 ● 岁月经年思乡浓——我记忆中的张阁镇 ● 沂蒙老人(外一首) ● 人生的意义就在于有梦想——我办《启明星》的故事 ● 应天公园(外三首) ● 我的大学老师赵德润 ● 杏园诗情(外一首) ● 春闹绿博园(外一首) ● 雾霾•冬雨(外一首) ● 遛狗的人(外一首) ● 由南丁先生辞世的方式说起 ● 心在远方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