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摄影:李忠 李鸿 吕梦怡 瞿晶 宋杰 王梦娅 撰稿:李海涛 插图:李海涛 ![]() “永远流淌的河” 240公里长的雅拉河 蜿蜒流经雅拉山谷, 穿过墨尔本市, 注入菲利浦港海湾。 雅拉河下游河、海相交, 其北岸成为古代澳大利亚 土著民的聚集地和食物来源地, 土著居民将其命名为 “永远流淌的河”。 ![]() 1835年, 欧洲定居者在雅拉河北岸开始建设定居地。 19世纪中期, 因雅拉河及其支流发现黄金, 淘金者疯狂涌入, 到1865年, 定居点已发展成为一个 具有一定规模的城市(墨尔本市), 其人口已超过悉尼, 成为澳大利亚人口最多的城市。 ![]() 随着工业时代的到来, 雅拉河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河流大改道并拓宽, 以方便发展航运,建设工厂。 “定型”的雅拉河, 最终把墨尔本一分为二, 不仅从地域上将城市划分为: 工厂码头为主的“南区”(工厂码头为主) 和“北区”(办公居住为主), 同时它也成为城市生活的心理分界线。 ![]() 历经了数次更新改造, 如今的雅拉河两岸不仅是商务中心, 还是文化中心, 南北岸的割裂现象也已消失。 凭借音乐厅、艺术走廊等高尚艺术场所, 以及娱乐场、电影院等大众化机构, 雅拉河成为城市地价最高、 社会活动最密集的地区之一。 ![]() 国家:澳大利亚区位:墨尔本雅拉河下游,中央商务区南侧坐标:37°49'14.07"N, 144°57'38.30"E长度:约2千米(城市中心段)所在城市人口:约500万(2018年)特色:解决城市空间割裂,拓展城市可开发区域 1文化过河,重塑认知 ![]() 雅拉河南岸曾经工厂林立, 工业废水直接排放到到雅拉河, 致使河中的重金属含量严重超标, 鱼类无法食用…… 这些阴霾让人们对南岸敬而远之。 ![]() △ 墨尔本艺术中心 20世纪90年代, 南岸抓住政府建设公共设施振兴经济的机遇, 以不断上升的文化需求为契机, 开展了轰轰烈烈的文化造城运动, 成功地吸引了民众。 ![]() △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 ![]() △ 南岸剧院 活力艺术区 与北岸用地捉襟见肘的状况相比, 南岸则是未更新的“处女地”, 拥有大量的开发建设空间。 ![]() △ 南岸随处可见的文化场馆 著名的“旋转的裙子”——墨尔本艺术中心、 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南岸剧院、 澳大利亚当代艺术中心等文化场馆在此聚集, 形成墨尔本南岸艺术区(ARTS PRECINCT)。 ![]() 如今, 这个面积仅为0.64平方千米的区域, 平均每天约14万人在此活动。 ![]() 岸线整治先行 ![]() 在1990年的南岸开发中, 设计师丹顿·科克·马歇尔 (Denton Corker Marshall) 设计并监督了南岸长廊建设。 ![]() △ 水上岸线 这一建设将人们带回到了被遗忘的河岸, 人们又可以享受滨水区的休闲生活。 ![]() △ 草坪岸线 同时, 长廊与东侧的艺术区相连, 使南岸的形象得以迅速改变, 从而有效提升了跃跃欲试的投资人的信心。 ![]() △ 商业岸线 一座座高层公寓拔地而起, IBM总部、埃索石油总部等办公建筑, 也纷纷在沿岸落地, 南岸不再是单纯的艺术区, 它开始向功能复合型地区发展。 ![]() ![]() △ 生活配套岸线 功能互补 走入发展正轨的南岸, 发挥可开发用地充足的优势, 引入了很多北岸商务中心缺失的功能, 以与之互为补充,协同发展。 ![]() ![]() △ 墨尔本会展中心 如墨尔本会展中心, 强化了市中心的商务会展功能, 皇冠娱乐城则为市中心 带来了休闲度假属性。 ![]() ![]() △ 皇冠娱乐城 2跨越障碍,链接南岸 自古以来, 雅拉河北岸一直被 作为城市边界使用, 因此, 大量的铁路线沿岸铺设, 逐步形成水与城的屏障。 ![]() △ 北岸河畔铁路线阻碍了水与城的联系 为了与崛起的南岸加强联系, 北岸也积极在有限的滨水空间里挖掘价值, 改造铁路沿线, 注入休闲商业功能以增强吸引力。 ![]() △ 滨水商业双层空间 ![]() △ 水上商业平台 ![]() △ 铁路底层商业 同时, 北岸创新性的向水面要空间, 通过搭建水面平台, 把休闲功能推到水上, 与南岸的休闲长廊形成功能上的呼应。 △ 铁路沿线挖掘空间价值,把人们的活动带到水边 铁路上的人气枢纽 联邦广场占大约一个街区的用地范围, 北岸的铁路线从其下方穿过, 综合有顶级艺术画廊、电影院、 屡获殊荣的餐厅、咖啡馆和酒吧等功能。 ![]() 这里空间开阔但不失变化, 是举办节日庆典和大型公共活动的市民广场。 正是这个富有吸引力的联邦广场, 有效打破了铁路的空间割裂, 将城市人群有效聚集到了水岸。 ![]() 2002年开放后, 每年有约800万的游客量, 是维多利亚州观光人数最多的景点。 ![]() ![]() ![]() 3艺术渗透,两岸一体 雅拉河通过艺术手法, 进一步强化两岸的整体性。 ![]() ![]() 首先是南北两岸建筑立面上, 无处不在的艺术氛围, 知名的或不知名的建筑, 都在不断地冲击行人的视觉, 告诉你这是一个艺术水岸。 ![]() ![]() 艺术网 如果说, 艺术建筑烘托了雅拉河两岸, 整体的艺术氛围, 那么, 零散分布其中的艺术小品, 便是锦上添花。 ![]() ![]() ![]() 这些形态各异, 但具有统一调性的雕塑小品, 已成为墨尔本城市艺术形象的一种标签, 深深吸引着游客穿梭于两岸之间。 ![]() ![]() ![]() 水上也艺术 雅拉河上, 架设了数座步行专用桥梁, 以加强两岸的空间联系。 ![]() ![]() 如今, 这些桥梁也逐渐变得艺术化, 两岸的艺术风, 通过水上艺术走廊紧密连接在一起, 大大增加了行人步行的趣味性。 ![]() ![]() ![]() 例如澳大利亚历史桥, 桥上及周边的艺术雕塑、 128片玻璃嵌板和6个电子触摸屏, 共同讲述了维多利亚州多样化的历史, 成为行人们最喜爱使用的桥梁之一。 ![]() ![]() 本文节选自华高莱斯“丈量城市”专题系列丛书《世界著名城市河岸》。 本书精选了来自美国、英国、法国、德国、挪威、日本、新加坡、澳大利亚等8个国家共计14个河岸的成功案例和近500张美图,希望通过本书带领读者共同丈量城市里的美丽河流和河流两岸的美丽城市,发掘它们独特的美,并为读者带来对滨水空间发展多角度的视野与思考。 本书现已正式出版!如您对本书感兴趣,可以扫描下方二维码,免费领取本书。 ![]() 长按扫码,立即领取 1. 长按识别或扫描上方【二维码】; 2. 根据提示填写完整信息,为避免信息错误造成的寄送失败,请认真按照提示填写; 3. 我们会根据您填写的信息为您免费寄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