悉尼CBD清晨发生持刀伤人案,一男子在 Wynyard 车站被刺伤送医悉尼,周五清晨 – 今天(周五)凌晨,悉尼中央商务区(CBD)发生一起持刀伤人案,一名男子在 Wynyard 公交车站被刺伤,目前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这起事件发生在周五凌晨5点30分左右,地点位于悉尼CBD Carrington Street 的 Wynyard Station。警方迅速赶到现场,发现一名男子在公交车站受伤。在医护人员抵达之前,警员立即对伤者进行了初步的现场救治。随后,该男子被紧急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 ![]() 之后,他被紧急送往St Vincent's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 警方正在现场取证,并用警戒线封锁了部分街道。 ![]() ![]() 悉尼持刀事件频发:警员开枪制服持刀男子,伤者送医悉尼近期持刀事件频传,就在昨天,南区再次发生类似案件。警方已对一名持刀男子开枪,该男子在冲向警方时被击中,目前已被送往医院接受治疗。 事件回顾:持刀男子威胁自残后冲向警方据《每日电讯报》6月19日报道,周四中午时分,新南威尔士州警方接到报警,称在麦克阿瑟(Macarthur)地区埃尔德斯利(Elderslie)的一个大篷车营地有人持刀并威胁自残。 警方迅速赶抵现场,封锁了该区域,并要求附近民众留在室内以确保安全。下午4点左右,事件升级:当这名持械男子朝警方冲过来时,警方果断开枪将其击中。 调查进行中,现场触目惊心目前,这名男子已在现场接受医护人员的初步救治,随后被送往医院接受进一步治疗。警方表示,希望在伤者身体状况允许的情况下与其进行交谈,以获取更多信息,协助调查。 现场照片显示,多辆警车已抵达事发区域,车站的列车时刻表上甚至溅上了血迹,可见当时情况的危急与混乱。 悉尼近期频繁发生持刀伤人事件,使得当地居民对治安状况的担忧日益加剧。 ![]() ![]() 澳洲治安与移民新动态:案件频发引担忧,人口策略迎转折近期,澳大利亚的社会治安问题和人口流动趋势引发广泛关注。悉尼南部接连发生的恶性袭击事件,令当地居民人心惶惶,而政府在移民政策上面临的挑战也日趋复杂。 悉尼治安警报:持刀伤人案频发,华人社区受波及在悉尼,警方近日采取行动,封锁了某个区域,并要求附近民众待在室内。据报道,一名持械男子在冲向警方时被开枪击中,目前已送医救治。 与此同时,悉尼南区一系列令人发指的袭击事件,让当地居民不敢出门,店主们也终日生活在恐惧之中,担心成为下一个受害者。在警方的突击行动协助下,民众正积极反击。 本月初,在悉尼滑铁卢(Waterloo)经营外卖店的华人店主贾斯汀·陈(Justin Chan)便遭遇了袭击。一名外卖员取餐时,一名据称持刀的少女突然冲过来。“她冲我们大喊大叫,还吐口水,我想阻止她,让她离开,”陈先生回忆道,“她不希望外国人住在澳洲……一直让我们滚回自己的国家。”这名17岁少女已被控多项严重罪名。 过去几周,同一地区已发生多起类似袭击。在悉尼东花园(Eastgardens),一对华人夫妇在公园内遭到袭击,女子面部受伤,手指骨折。警方已对7名年龄在12至16岁的涉案人员提出指控,但所有人都已获准保释。 移民潮现转折:人口增长放缓,政府面临新挑战尽管阿尔巴尼斯政府曾多次承诺“控制移民”,但在经历了两年移民潮的任期后,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趋势终于迎来了转折点。目前,澳洲正以自疫情以来最快的速度出现“人口流失”,导致整体人口增长放缓。 国际学生人数也开始趋于稳定,此前因入境人数激增引发的争议有所降温。这无疑为去年曾试图限制海外入学人数、却遭到反对党阻拦的工党政府提供了一个“喘息的空间”。 然而,与此同时,其他移民相关问题却在升温。例如,**持过桥签证(Bridging Visa)和寻求延长停留时间的临时毕业生(Temporary Graduate Visa)人数日益增加,这给澳大利亚的移民体系带来了新的挑战和压力。**政府需要在控制人口规模与满足劳动力需求之间寻找更精细的平衡。 ![]() 澳洲人口动态新观察:离境人数激增,移民趋势显现新变化澳大利亚统计局(ABS)的最新数据显示,2024年12月季度,离开澳洲的人数达到了7万人,创下自2020年3月疫情初期(当时为8.85万人)以来的最高记录。此前,2024年9月和6月的离境人数分别为6.5万人和6.3万人,也已是2020年底以来的最高水平。相比之下,2022至2023年期间,每季度仅有约5万人离境,却有三倍以上的新移民涌入,这曾让阿尔巴尼斯政府在控制人口增长方面饱受批评。 “出走潮”是否是政府的利好?前移民部副部长阿布尔·里兹维(Abul Rizvi)认为,离境人数的激增对政府而言是个“好消息”。但他同时也指出,这是一种“人口多了之后必然发生的事情”,并补充道:“移民高峰已过,从某种意义上说,政策确实起到了一定作用。” 留学生人数趋稳,但移民压力犹存截至2025年3月,澳大利亚境内持有学生签证的人数约为67.3万人,与一年前的67.1万人相比变化不大。这个数字低于2023年3月的58.3万人和2022年3月的33.6万人,这表明留学生的入境浪潮已趋于稳定。 然而,里兹维提醒道,大量原有留学生已转换为其他签证类别,如过桥签证(Bridging Visa)、临时毕业生签证(Temporary Graduate Visa)或技术工作签证(Skilled Worker Visa)。这些类别的持有人数仍在增长。例如:
里兹维警告说,这将继续对澳大利亚的永久移民体系构成压力:“虽然留学生入境高峰已过,但他们仍在通过系统的其他环节流动。政府还远未走出困境。” 净移民趋势放缓,但目标达成仍是挑战政府预计,净海外移民(即长期入境人数减去离境人数)将从2022-23财年的53.6万人和2023-24财年的44.6万人,逐步降至2024-25财年的33.5万人,并最终在2025-26财年降至26万人。 尽管离境人数增加和留学生入境放缓预示着净移民增长将趋于放缓,但鉴于大量前留学生仍在通过其他签证路径留在澳大利亚,实现政府设定的净移民目标仍面临不小的挑战。 ![]() 然而,里兹维(Rizvi)对此表示怀疑,他认为即便离境人数有所上升,也难以达到财政部的预期目标。这主要是因为澳大利亚强劲的就业市场对大量移民构成了强大吸引力,促使他们延长了在澳停留的时间。 人口增速放缓,各州发展冷热不均尽管移民人数整体有所回落,但截至2024年12月季度,澳大利亚全国人口增长率已降至1.65%,达到2022年6月以来的最低水平。在过去的一年里,净海外移民依然是推动各州人口增长的主要动力,对整体人口规模起到了重要的支撑作用。 ![]() 澳洲人口迁移新格局:西澳领跑,昆州紧随其后澳大利亚的人口增长格局正在悄然改变。最新数据显示,西澳大利亚州正以每年2.4%的速度成为人口增长最快的地区,紧随其后的是昆士兰州和维多利亚州,年增长率均为1.9%。 新州和维州“失血”,西澳和昆州成热门迁入地尽管人口基数庞大,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却仍在经历人口净流出。仅在2024年末季度,新州就净流出3.1万人,维州也净流出2.1万人。 与此同时,昆士兰州和西澳大利亚州成为了州际移民的首选目的地,分别净增7600人和2943人,显示出强劲的吸引力。 住房可负担性与经济增长成关键驱动力人口学家马克·麦克林德(Mark McCrindle)分析指出,吸引居民向西澳和昆州迁移的关键因素是这些州更佳的住房可负担性。经济学家里兹维(Rizvi)也补充道,这两个州强劲的经济增长表现,也是其吸引力的重要组成部分。 出生率持续低迷,老龄化趋势显现在自然增长方面,尽管各州出生人数普遍高于死亡人数,但全国的出生率正持续下降。麦克林德表示,这主要是因为年轻家庭面临高房价压力而推迟生育。同时,疫情后的延迟效应也导致死亡人数有所回升,反映出澳大利亚人口老龄化趋势日益明显。其中,维多利亚州的自然人口增长最多,尽管新南威尔士州的出生总数最高。 ![]() 移民澳洲:一线城市与三线城市的“心理行李”差异落地悉尼三个月后,刚从国内退休的王大鑫终于没忍住,在朋友圈抱怨:“澳洲这破地方,周末晚上8点街上就没人了,点个外卖半小时都送不来,就这,还发达国家?” 这条朋友圈很快获得了32个赞,其中不乏他昔日的下属和那些在饯行宴上阴阳怪气的老同学们。看着这条意外“爆款”,王大鑫更是气不打一处来,对着厨房里熬粥的妻子大吼一声:“熬好了没?!” 与此同时,在900公里外的布里斯班,来自广西南宁的李晓成却乐得合不拢嘴,因为在自家后院烧烤是他们家每周末晚上8点的保留节目。李晓成掏出iPhone 8,拍了一张全家撸串的合影发到朋友圈,便把手机一扔,尽情享受美食去了。 “文明降维打击”与心态落差“同一个澳洲,截然不同的评价”,这并非个例,而是澳洲华人移民中普遍存在的现象。这种“撕裂感”,在来自中国一线城市和三线城市的移民中尤为明显,而真正导致对澳洲评价天差地别的原因,在于移民身上背负的“心理行李”。 对于从北上广深等一线城市移民澳洲的人来说,他们往往会经历一场“文明降维打击”。在国内一线城市,高效的公共交通、配备包厢的各式餐厅,以及无处不在的便捷服务,都已是习以为常的便利。他们习惯了城市生活的高效率和高密度服务。 ![]() 这些高度城市化地区的优势,与即便是澳洲的一线城市,都形成了鲜明的对比。 因此,许多来自中国一线城市的移民,开始怀念国内的一切——哪怕是他们曾经深恶痛绝的酒局、堵车、人潮拥挤,此刻都成了“先进生产力”的象征。 “国内虽然卷,但至少方便啊!”王大鑫没有理会妻子的劝阻,在老房子烟雾报警器下点燃了一支烟,将粥推到一边,继续抱怨着澳洲“原始社会”般的生活对他造成的不公。 相比之下,来自中国三四线城市的移民,对澳洲的适应度要高得多。 在国内,他们可能在外要面对职场天花板和稀缺的人脉关系;在家中又因教育资源而焦虑,例如为了学区房拼尽全力,逢年过节还得给班主任送礼。当然,更不用提医疗资源的紧张,在三甲医院挂号难如春运抢票。 李晓成把凉了的羊肉串放回炉子上加热,回头看着躺在吊床上玩iPad的女儿和正给自己开啤酒的妻子,心里忽然冒出一个奇特的想法——如果能顺着啤酒瓶搓三圈召唤出阿拉丁神灯里的精灵,那么他的三个愿望,都将是坚定不移地留在澳洲。 ![]() 在布里斯班,虽然从酒瓶里搓出精灵的概率微乎其微,但以下这些却是实实在在的:拥有一套属于自己的独立房(house)、全家享受全民免费医保(Medicare)、孩子在附近不错的公立学校几乎免费上学。这些都是板上钉钉的事实。 许多人认为,守护这种快乐的决心源于移民澳洲前后的那笔“经济账”:移民中介费、投资置业成本、买车买房和孩子教育的天价账单……他们会将这些支出与移民后能享受的社会福利、医疗红利等进行对比。 然而,真正影响幸福感的,往往是那些无法用金钱直接衡量的东西——心态和相对价值观。 对比国内一线城市,时间是被明码标价的:加班费、打车费、代购费,每一样都为了“省时间”。 而在澳洲,时间突然变得触手可及:下午四点下班接孩子,周末去海滩放空,晚上能仰望星空而非对着PPT加班。 对大多数人而言,在国内赚钱是为了生存,而在澳洲赚钱则是为了生活。 更关键的是,澳洲社会弥漫着一种**“懒散的公平”**:你无需认识领导就能让孩子进入好学校,也不必拼命攒钱以防大病。此外,除了极少数特定行业和职位,“混圈子”对大部分人来说,是一个一辈子都不用接触的概念。 ![]() 王大鑫陷入回忆,脑海中尽是那些毕业实习生争相敬酒的画面,以及他差遣司机从后备箱取出各种美酒时,那种众星捧月般的极致快感。 然而,眼前的妻子已是人老珠黄,餐厅里泛黄的石膏板墙壁显得老旧,再加上这套耗资 260万澳元 买下的老房子,这一切让王大鑫气得一口闷了大半碗稀饭。他习惯性地掏出手机,却发现朋友圈竟然又多了17个赞,这让他更加烦躁。 许多从一线城市移民澳洲的人感到失望,往往源于一个根本性误解——他们将澳洲想象成“更干净的上海”或“更宽松的北京”。但实际上,澳洲并非城市文明的顶峰,它代表的是一种自然生活的终极形态。 这一点,李晓成看得非常清楚,自己的定位也摆得很正。他放弃了广西南宁的公务员身份,来到澳洲成为一名室内装修手艺人。他亲眼见证了自己的师父,从上世纪80年代登陆澳洲,一路打拼,从当初在大马路边上捡废弃的席梦思睡觉,到如今开着陆地巡洋舰,带着三名徒弟一起承接项目。 李晓成深知,澳洲是公平的。在这里,只要你肯努力,就一定能获得回报。 ![]() 他汗流浃背时,总会想起师父的话:“在中国,我们常以**‘拥有’多少来衡量成功;而在澳洲,人们更看重‘不需要’什么**来定义自由。” “一线城市的人抱怨澳洲,是因为他们还在用中国的标准来衡量这里;而三线城市的人却爱上澳洲,是因为他们终于找到了一把全新的尺子。” 所以,移民真正的挑战并非仅仅适应一个新国家,而是要重新定义自己向往的生活。毕竟,幸福的秘密从来都不在澳洲,它只存在于每个人的内心参照系中。 更多精彩阅读:
为您推荐新西兰移民和置业最新动态,新西兰房产投资建议,欢迎朋友圈分享!如果您对于新西兰移民置业有任何问题,都欢迎添加小编微信( ZOOMNZ )免费咨询。 - E N D - 欢迎添加微信号 ZOOMNZ 与小编沟通目前10000+人已关注加入我们 ![]() ![]() ![]() ![]() ![]() ![]() ![]() ![]() ![]() ![]() ![]() ![]() ![]() ![]()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