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5年七月,曾经轰动一时的“澳洲狼妈伤人案“,在巨大的争议声中,终于迎来了开庭。 不管是网上还是法庭外,都有大量被告的支持者,在他们眼中,这个娇小柔弱的亚裔女子,正是“为母则刚”的典范,为了保护自己的两个孩子,挺身杀伤闯入家中侵犯女儿的陌生男子。 不过这样一个捍卫家庭成员的英雄妈妈,不仅没有受到奖励,反而以“故意伤害,谋杀未遂”的罪名被告上法庭,简直是乾坤颠倒,黑白不分。 反对她的人也很多,认为这个妈妈是个对子女的生活有掌控欲的变态,受害的男孩才不是什么入室侵犯少女的色魔,而是女儿正在交往的小男友,狼妈反对女儿恋爱,棒打鸳鸯,甚至动用武力,要致那个男孩于死地。 此案在舆论上的讨论热度,一点也不输法庭上控辩双方的唇枪舌剑。面就让我们进入这起——暴力和狗血程度都满格的:澳洲狼妈案 Chapter one 珀斯血案 这个事情发生在西澳大利亚首府Perth,Parkwood区郊外的一处别墅区,2023年10月的一天晚上,这儿的平和安宁被血腥气打破,根据几个夜里在篮球场打球的孩子们描述,一个赤裸着上半身年轻男子,踉踉跄跄的从小区里走出来,旁边还有一位披散着头发的女子搀扶着他,两人身上都沾满了鲜血,一路走一路呼救。 看到如此惊悚的一幕,不仅是那些孩子们吓得够呛,赶紧逃出手机报警,附近几栋房子的邻居也闻声跑出来帮忙,发现男子身上有好几处很深的伤口,正在往外汩汩的渗血,跟他一起的那名女子看到如此惨状,忍不住嚎啕痛哭。 ![]() 很快,警车和救护车就赶到了现场,顺着一路上滴落的血迹,警察找到了案发的第一现场:大约四百米外的一栋白色别墅。屋里住着一对亚裔母子,小男孩只有五六岁的模样,母亲名叫Jennifer Mui Len Chin,音译陈美莲,她身材娇小,大约四十来岁,面对上门的警察,她脸色苍白,全身止不住颤抖。 ![]() 好不容易镇定下来,她对警察讲述了之前发生的惊魂一幕: 案发当天,陈女士的丈夫出门上夜班,只有她和六岁的儿子、十四岁的女儿三个人在家。就像往常一样,她在儿女们都上床睡觉后,自己一人在客厅里追剧打发时间,直到晚上十点半,她准备洗漱就寝,结果在经过丈夫卧房时,发现门反常的关着,贴着耳朵一听,里面还有些奇怪的声音传出。陈女士第一反应是,肯定是孩子们又在偷着上网了。 就跟很多推娃上名校的华裔父母一样,陈家对两个孩子的管教非常严格,上网玩游戏这种既浪费时间,又影响学习和视力的东西,在爹妈这里是绝对不鼓励不支持的,所以平日里手机,ipad使用都有严格限制,一到点就全部收走锁好,家里也只有老公卧室的一台电脑能够连到网上。 可是再是严格管控,也挡不住孩子们上有政策下有对策,尤其是14岁的女儿,就经常趁老妈看电视,老爸上夜班的功夫,偷着在父亲的卧室上网,即使被抓住多次,也依然屡教不改。正因为如此,当陈女士发现卧室门从里面锁上,敲门也不开的时候,胸中一股子无名火立马就蹿了起来,她转身就要去找备用钥匙,打算开门后好好教训一下女儿。 可就在这当口,门突然就开了,只见女儿拉起身上的裙摆,对一脸错愕的母亲说:我在爸的房间里试衣服,你看这条裙子好看不?——拙劣的借口和她脸上的慌乱,让陈女士当即起了疑心,于是她不顾女儿的阻挠,非要进屋看个究竟。 ![]() 结果她一眼就看到地毯上有一双脏兮兮的球鞋,不管是样式还是大小都非常陌生,床上的被子也古怪的隆起一个大包,明显底下了藏了一个人。陈女子脑子里顿时“嗡”的一声,心想:坏了,家里怕是遭贼了。 于是她一个箭步冲上去,拉开被子,果然看见了一个光着上身的男人,更刺激的是,她用眼睛的余光一瞟,发现床头柜上居然还放着一个拆了封的避孕套!怒火中烧的陈女士一边大喊捉贼,一边叫儿子拿刀过来,她要跟这个玷污了女儿清白的淫贼拼个你死我活。 ![]() 武器在手的陈女士,被保护儿女的情绪冲上了头,瞬间武力值爆棚,跟那个比自己高了一头的男人展开了殊死搏斗,从卧室打到客厅,最终将对方捅伤,而那人也连滚带爬的逃出了房子。 警察在靠近大门的地毯上,发现了一把长约23厘米的厨房用刀,上面沾满了鲜血,陈家小弟弟证实说,这就是他拿给妈妈的,不过他小心的把刀子递给母亲后,就出于害怕跑回了自己的房间锁上了门,所以并没有亲眼看到凶案的发生。 当得知对方肺部被捅穿,身受重伤时,陈女士忍不住哭泣,她说自己平日里连鱼都不敢杀,这次完全是为了保护孩子,保护这个家才不得已动了刀子。隔壁邻居也说,在当晚十点半左右,的确听到陈家里有嘈杂的响动,似乎是有人在追逐打斗,夹杂着女子的尖叫,以及陈女士高声质问:你是谁?你闯进来干什么?——但警察却从这个“英雄妈妈奋勇击退歹徒”的事情中,察觉到了不对劲:这家闺女呢?当妈的一心想要保护的那个闺女哪去了? Chapter two 手刃小鸳鸯 面对警察的询问,陈女士的神情显得有点尴尬,她说女儿跟那个男人一起跑出门了,还没有回来。根据柜子上放着的全家福照片,警察一眼就认出,这家女儿就是先前搀扶着受伤男子,一路哭喊求助的年轻女子。 这就怪了:在陈女士的描述中,对方可是个翻墙入室,侮辱女性的采花大盗啊,作为受害人的女儿,难道不应该和母亲同仇敌忾,给他来个直接“缴械”么?结果她跟着对方一起跑了不说,还一路帮他求救,这胳膊肘往外拐的,都快脱臼了都。 怀揣着这样的疑问,警察找到了在医院急诊室外等待的陈女士女儿,出于对未成年人身份信息的保密,下面就让我们称她为小C。在小C的描述中,几小时前在自己家里发生的一幕,简直可以算得上是“棒打鸳鸯”的加强版:狼妈手刃小鸳鸯。 原来那个受伤的男子,根本就不是什么入室抢劫图谋不轨的匪徒,而是小C偷偷交往了半年的同班同学,一样只有14岁。前面也说了,陈家对孩子的管教十分严格,连上网都不让,更别说是谈恋爱了,所以小C只能在父母眼皮子底下搞地下恋情。 可是这也挡不住青春期的荷尔蒙爆棚,根据后来小C在法庭上的证词,两人交往后不久就偷尝了禁果,之后更是有好几回,趁小C的爸爸上夜班的功夫,悄悄和情郎在他卧室里幽会。小C也承认说,自己对父母可能会发现这段恋情感觉非常焦虑,甚至还和小男友演练过好几回,如果被抓到了该如何解释求原谅。结果却是彩排千遍不如实战一遍。 案发当晚,就跟前几次一样,小C等弟弟睡觉,妈妈开始追剧之后,就迫不及待的把小男朋友从后门给放了进来,可就在二人积极探讨生理知识时,突然听到了陈女士砰砰砰的拍门声。小情侣顿时吓的魂飞魄散,小C一把抓住被子盖住男友,要他藏好别吱声,自己先去拖住母亲,见机行事。 可惜她的演技太过拙劣,根本糊弄不住老妈的一双火眼金睛,藏在被子下面的大活人更是无所遁形,于是三人上演了一出非常尴尬的捉奸在床。陈女士在很快的缓过神来后,上去就对着小男友的脸上就乎了一巴掌,力道之大,不仅是半张脸都肿了,就连他脖子上带的一根细项链也断掉飞了出去。 按照两人先前演练,这时候就该是男生赶紧跪倒,磕头如捣蒜,求准岳母成全他俩生米煮成熟饭,可这一巴掌,直接把他给打蒙了,结果还没等把裤子给提好,又听见耳边一声断喝:“拿刀来!我要宰了这个小狗娘养的!” 一听要上刀子,男孩彻底傻眼了,他不停的道歉,赶紧穿衣服想要跑路,结果陈女士却果断的堵住了门,就是让他逃无可逃。小C此刻也慌了神,她一面拉着已经气到满脸涨红的陈女士,一面语无伦次的解释说,这是她的一个同学,跟父母吵了架被赶出家门,不得已才过来让她收留一晚。 小C后来解释说,之所以要撒这个谎,是想要激起母亲同情心,觉得这个男孩都无家可归这么可怜了,咱们还不得能帮就帮?可是这话在陈女士耳中却起了个反效果:啥?连homeless你都敢往家带?反了啊你!于是她一把抓起小弟递过来的刀子,开始满屋子追杀那个小男友。 ![]() 眼看情况越来越失控,小C鼓起了勇气,拦在了母亲身前,她大声说:妈!你这么做是要坐牢的!结果程女士看到女儿胆敢给男友挡刀,更是气不打一出来,她大喊一声:我不管!然后一把推开女儿,对着小男友的胸口就是一刀,还不解气,又来了一刀,血溅当场。 根据小男友在法庭上提供的证词,他在连中两刀之后,心理就只有一个念头:坏了,我今天这条小命可是要折在这了。于是他忍住剧痛,从地上爬起来,拼命往门外跑,可是已经杀红了眼的陈女士却并没有放过他,只见她一个箭步冲上去按下了门锁,手里拿着滴血的刀子,一步步的把他逼近角落,这一幕简直如同恐怖片的情景真实再现,也成为了小男友这辈子心中挥之不去的梦魇。 好在这时小C不顾一切的扑上去抱住了母亲,并且高声叫男友往后门跑,于是在女友的舍身相救下,小男友总算是捡回了一条命,两人搀扶着逃出了家门。可能是害怕被邻居看到影响不好,陈女士并没有跟出门继续追杀二人,而是眼见着这对亡命小鸳鸯一路走远。 医院给出的伤情报告也从侧面印证了小C的说法,小男友身中四刀,其中有两刀都是从背后刺入,大概率是他在逃跑的过程中被补刀。这些刀伤都很深,除了一刀刺入肺部外,另外一刀距离他的动脉只有不到一厘米的距离,稍微偏离一点,小男友有可能在不到两分钟内失血致死,可见陈女士绝对没有一点要手下留情的意思。于是警察在案发几个小时后,就以故意伤害的罪名逮捕了陈女士。 Chapter three 文化冲撞下的养育危机 这个案件被媒体披露后,很快便在媒体上引起了巨大的讨论热度,不仅是东西方网友们的态度截然相反,就连家里有儿子或者是女儿的家庭,对此事的看法,也是泾渭分明。 不少亚裔家庭的父母都觉得陈女士做得对,女儿小小年纪就谈恋爱,还把男友带回家为爱鼓掌,不仅是影响学业,有伤风化,更不顾自己的身体健康,把妈妈和弟弟的安全置于风险之中。尤其是她明明是自己做错了,居然还胳膊肘往外拐,护着小男友不说,还在母亲的情绪火上浇油,这个闺女养得,真还不如养块叉烧。 更多人把这场悲剧归咎到了对孩子的教育失败上,认为学校和社会对于“我的身体我做主”,“勇敢做自己“的宣传着实过了头,只讲自由,不讲危害,让孩子们小小年纪就乱性,磕药,酗酒三件套齐全。只管一时快活而不知如何负责的后果就是:未成年的妈,零元购的爹,领救济的日子,能过一天是一天。 为了避免孩子的人生还没起步,就迎来天崩开局,那可不就只能靠家庭来教育了?但是青春叛逆期的孩子们,个个心里都住着一头倔驴,就算是父母如唐僧念经一般嘴皮子磨出了火星子,他们也都是充耳不闻,我行我素,爹妈不上点手段咋成?不少网友纷纷表示,遇到类似的情况,可能没有陈女士用刀子这么极端,但皮带苕帚啥的估计也是少不了的。 但是反方观点则认为,这都2023年了,居然还在讨论孩子是不是父母的附属品这种中世纪的问题,在澳洲,尽管大部分地区的性同意年龄是16岁,但是本案发生的西澳大利亚珀斯,法律上还遵循一个“两小无猜”法则,也就是说,如果男女双方都在16岁以下,年龄相差不到两岁,且不存在强迫行为,那么就视为合法。 这个案子中的女儿小C和男友都是14岁,他俩为爱鼓掌这个事儿完全合法,属于警察管不了,老师管不着,家长没法管的范畴。陈女士作为一个四十多岁的成年人,居然能对一个十几岁的孩子白刀子进红刀子出,不仅是对对方的身体造成了巨大伤害,留下永久伤痕,还让他换上了创伤后应激综合症,焦虑,恐惧,失眠,无法集中注意力,根据男友父亲的说法,儿子不得不休学一年进行治疗,而他跟小C的恋爱关系,也跟着结束了。 目睹了血案发生的小C,同样遭受了严重的心理创伤,在母亲被捕后,警察下达了母女俩不能单独接触的禁令,于是小C搬去和爷爷奶奶同住,还因此转学去了另一间中学。 ![]() 尽管报道中并没有提到小C的弟弟后来如何了,但可以想像,他先是被母亲命令着从厨房拿刀,虽说之后出于害怕躲进了房间,可是也还是能听到外面那些尖叫打斗的动静,以及警察来后看到一地鲜血的恐怖景象,这对一个才六岁的孩子来说,会是多么大的心理冲击和伤害。算起来,他才是这个案子中最无辜的受害者。陈女士看似刀刀扎在小男友身上,但是其实伤害的却是三个孩子。 还有网友干脆把这事上升到了性别的高度,表示如果把这个事情的性别反转一下,父亲四刀捅向儿子的女友,那么绝对不只是故意伤害这么简单了,妥妥的谋杀未遂啊!双方网友在网上吵的那是个不可开交,媒体也把此时看作是“东西方在教育孩子问题上的分歧和碰撞“。可陈女士所请来的律师在法庭上,却偏偏剑走偏锋,用宗教信仰作为辩护切入点。 Chapter four 大义灭亲还是血浓于水 根据庭审信息,案发时47岁的陈女士是一位出生于马来西亚的华裔,90年代初随父母移民澳洲,全家都是非常虔诚的基督徒。 ![]() 陈女士的老公也是一名二代华裔,两人通过教会活动相识,共同的信仰和相似的背景,让他们在几个月后闪婚,在新婚之夜前,两人都严格的守贞,别说是性关系了,就连亲吻拉手等亲密举动都没有过,孩子出生后,也是接受的非常保守的基督教教育,不管是穿衣打扮,还是行为举止都受到了严格规范,婚前性行为更是绝对被禁止。 只能说,律师打这张牌是个保守的选择,毕竟宗教自由无可厚非,同时也能解释陈女士在发现女儿才14岁就胆敢跟男友啪啪啪时,为何会感觉如此的愤怒,因为小C不仅是背叛了家庭,更是背叛了信仰。 可是陪审团却对这个说法并不是很卖账,过于严苛保守的宗教信仰,在自由开放的大环境下其实并不讨喜,而且这些年无论是穆斯林的“荣誉谋杀”,还是印度教的包办婚姻,以及北非移民的一夫多妻,都是披着宗教自由的外衣,实则压榨奴役女性,令人感觉愤怒和不齿。 而小C的同学和老师作证说,不仅是母亲陈女士对待孩子非常严厉,父亲也一样不遑多让,小C曾经多次因为偷偷上网而遭到体罚,从罚站,关禁闭和打手心都有,小C自述被父亲用巴掌打过头部,手臂也曾经被老师看到过有不明淤青。 亚裔家庭中这类所谓的“管教孩子”的做法,在陪审团和法官眼里,已经属于跨过了那条“虐童”的红线,而控方检察官则趁热打铁,提出了质疑:如果说婚前性行为是属于犯了基督教的大忌,那么上网就要挨打是哪门子王法?控方认为,这跟宗教信仰关系也许有关,但是更大的可能是父母对孩子有着近乎病态的控制欲,为了捍卫极端的“传统价值观”而采取了过激的伤害行为。 眼见着这条路越走越窄,辩方只能再辟蹊径,打算用“正当防卫”来为陈女士脱罪。一提到“非法入侵者杀无赦“,大家可能第一个想到的就是美国著名的”不退让法则“,意思是在感觉受到威胁,或者是私人领地受到侵犯时,不需要逃跑,即可使用致命武力。 最出名的是1992年发生在美国路易斯安那的一起案件,一位名叫服部刚丈 (Yoshihiro Hattori)的16岁日本交换生,因为在万圣节走错了门外加语言不通,而被房子的男主人开枪打死,后来屋主被判无罪,就是依据的法律上的这个“不退让原则“——Stand Your Ground。 ![]() 澳洲法律上尽管没有像美国那样全面的不退让法,但是在各州也有正当防卫条款。以本案发生的西澳为例,法律并不强制要求不退让不回避,只强调使用武力时必须要属于合理范畴。如果美国的屋主能把踏入领地一步的人打成筛子,那么捅了对方四刀陈女士,似乎的确可以算得上是正当防卫,尤其她后来还放任对方逃走,更可以说是网开一面。 辩方律师表示,在本案发生前,陈女士从未见过受害人,也不知道女儿有男朋友,突然看到家中出现一个陌生男子,她的第一反应是遭了贼,当她发现这个衣衫不整男人,居然和女儿共处一室,一边还有使用过的避孕用品时,更是坚信这是个劫色的匪徒。 陈女士的邻居也作证说,当时她的确听见陈女士高声喊出了Intruder (入侵者)这个词,可见她的确是以为家里遭到了入室匪徒。律师还强调说,受害人尽管只有14岁,但是比起身高刚刚一米六的陈女士,整整高了一个头,两人面对面时,这个居高临下的身高差非常的具有压迫感。 陈女士自己则表示,由于丈夫的工作需要上夜班,一周中总有好几天是她和两个孩子在家,她非常担心安全问题,每天睡前都要反复的检查门窗才能安心。所有这些条件叠加在一起,对陈女士造成了巨大的心理恐惧,她捅伤对方的行为,一方面是由于惊恐时正常反应,另一方面也是因为出于对孩子们的保护,正所谓是为母则刚,她也是豁出去了。 但是控方却表示,澳洲的法律上强调的是,屋主只有在确认受到威胁时,才能使用武力,而在本案中,受害人一开始就表明了自己不是入侵者,之后更是自始自终都是在躲避陈女士的攻击,完全没有半点危险性,但是陈女士却还是从抡巴掌升级到了用刀子,已经完全超出了“正当防卫”定义中“合理使用武力”的范畴。 ![]() 有意思的是,同样还是那位出庭作证的邻居,在面对控方的交叉质询时,说她除了一开始听到陈女士说“你是谁?”“intruder”之后,听得最多的就是一个男人的声音反复的说Sorry,以及另一个年轻女子的尖叫。因此控方有理由相信,一开始陈女士的那一巴掌,很可能的确是出于惊讶和恐惧,但是之后的四刀,则完全是因为对方和女儿上床这个事儿,愤怒下了死手。 面对控方的质疑,陈女士表示,她当时脑子里一片空白,记不起小男友是否有过反抗,只记得他试图要离开房子时,脸上的神情看上去非常的Cocky。Cocky这个俚语根据语境的不同,可以有“洋洋得意”“自大”或者是“狂妄”的意思在里头,但是却怎么都无法跟一个入室抢劫,对少女图谋不轨的色狼联系在一起。 眼见形势对陈女士越来越不利,辩方只能寄希望于最后一个出庭作证的,陈女士的女儿小C,作为目击了整个过程的关键证人,她的证词至关重要,她到底是会血浓于水,给出对陈女士有利的证词,说她是在不知情的情况下自我防卫呢?还是大义灭亲,证明母亲是故意伤害,甚至是谋杀未遂呢? 据参加了庭审旁听的澳洲媒体《the west Australian》的记者描述,小C是通过视讯的方式出庭作证的,她不管是衣着打扮,还是妆容发型,都是典型的16岁澳洲女中学生的样子。 小C思路清晰,说话很有条理,她说自己在过去的近两年时间里,都是跟祖父母一起生活,偶尔会和父亲以及弟弟见面,但是因为法庭禁止令的缘故,几乎没有跟在家取保候审的陈女士说过几句话。即使这样,她依然对两年前发生的事情记忆犹新,她说案发当晚局面非常混乱,自己不止一次的和母亲解释说,这是她的同班同学,是被父母赶出家门的可怜孩子。 小C非常肯定妈妈听清了这些话,可不但没有激发她的同情心,反而让她更加疯狂,在弟弟拿来那把尖刀之后,小C看见妈妈把刀子举过了头顶,一步一步像已经被逼到角落的小男友走过去,而一旁拼命劝阻的小C,能够感觉到妈妈“满满的恶意”。就在陈女士把刀子捅向小男友时,小C清楚的听见她说:这下你可逃不掉了。 这时辩方律师提问说:你为什么不承认那是你的男朋友,你们俩是自愿发生性行为的?而小C的回答是,母亲是个思想极端保守的人,一旦发现她谈恋爱,肯定会特别生气,甚至会对自己进行体罚,她是出于恐惧,而没有立即澄清。 面对女儿最后的这致命一击,辩方也终于败下阵来,在之后的结案陈词中,律师跟陪审团说,这就是一起因为沟通不畅导致误会而引发的悲剧,希望大家能够看在陈女士是个负责任,一心都扑在孩子身上的母亲面上,对她网开一面。 控方则强调说,不管动机和原因如何,这都是一起恶性伤害事件,陈女士作为一个成年人,将一个14岁的孩子捅成重伤,让他留下伴随终身的伤疤和心理创伤,如果这都能无罪,那还要法律何用?而主审法官也不得不承认,这是一起“不同寻常”的案件,希望陪审团能够谨慎判断。 ![]() 陪审团仅用了不到三个小时,就裁定陈女士故意伤害他人罪名成立,这在澳洲属于重罪,最高可能会面临14年的刑期。原定法官会在9月3日宣布对陈女士的量刑结果,但是临时被延期到了11月,可见法官也觉得这个案子比较棘手,法律和情理之间的微妙平衡很难把握。 最后我们想说的是,耶鲁大学教授蔡美儿写出全球畅销书《虎妈战歌》,到如今已经过去了整整14年,不知道有多少父母将这本书看作是“育儿圣经”,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虎妈狼爸”。这些奉行虎狼教育的亚裔家庭中,很多人最后也不得不承认,在国外教育孩子,其实比在原生国中更难。 ![]() 这里面不仅是有文化冲突和价值观差异,也有语言和沟通障碍,而更多的是社会环境和刻板印象带来的压力,比如亚裔孩子就应该数学好,听话,不擅长社交等等,一旦孩子们表现的有所不同,就会被看作是另类,甚至被父母打上“不乖,不听话”等标签。而父母这边同样压力山大,觉得离开原来的国家就是为了孩子有一个更好的将来,孩子在学习上或者生活上没有达到预期就是失败,就是之前的付出打了水漂。 在这种双方都很焦虑的情况下,再加上整个大环境都讲求自由,却没有把放纵带来的后果和责任放在天平的另一端,就造成了父母过度干涉孩子,孩子则更加叛逆,好比父母开的是“高压锅模式”,但是孩子却直接给你来了个“炸锅模式”。 虎妈把自己的女儿们送进了哈佛名校,但是更多“伪虎妈”则是把孩子送进了心理诊所,而更极端的,就如同这个案子里一样,女儿把妈妈送进监狱。也许就如美国教育学家Lawrence Kohlberg说:父母的工作,是逐渐让自己在孩子的生命中,变得不再必要。本内容为《M2档案》的节目,视频版本请前往YouTube观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