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受害人:一名36岁女子(据报道为寿司店工作人员),正按平时路线前往工作地点。 作案手法:监控录像显示,一名身份不明女性持球状物/球类物体与刀具,从后方迅速靠近;她先在目标女子身后奔跑,停下后瞬间施刺。受害者感到背后“有人拍了一下”,回头就被刺中。 伤势情况:被刺入胸腔(右侧),导致肺部穿刺(气血进入体腔,出现hemopneumothorax,即血气胸/气胸并存)。她在剧痛中倒地,目击者立刻上前援助。随后被送往医院,经过紧急治疗才脱离生命危险。 嫌疑人被捕:该案发生后警方迅速展开调查。不久,一位32岁女性被拘捕,警方在其身上或其住所搜出一把刀具。她已被控两项“故意伤害”罪名,并在该人仍在保释状态时实施罪行的情况下,另加一项“在保释期间实施可公诉罪行”的控罪。她在10月3日出庭,被还押候审。 受害者的心理与生活影响:据其家人所述,她出院后虽已身体康复,但精神受到强烈震撼,不再敢在原居住地生活,已搬离原处。她提到,回想当时自己若朝另一边回头,极可能被刺中要害。 ![]() 政府与警察回应 维多利亚州州长 Jacinta Allan 强烈谴责该行为,称“竟敢在大白天如此疯狂行凶,令人发指”,并向受害者及其家属致以慰问。她承诺加强公共安全与街头巡逻力度。 当被问及CBD是否安全,她在发布涉案监控影像后拒绝再强调“CBD整体安全”的说法,指出警方在公开资料、确保刑事程序正当性之间需保持平衡。 部分反对派及公众则要求更严厉的保释法修正,批评该嫌犯作案时正处于保释状态,制度有漏洞。 这起清晨刺伤案,不仅是个案中的暴力事件,更是一面镜子:它折射出城市安全制度的裂缝,也警醒我们:当社会信任受损,人们最基本的“走在街上不被袭击”的权利,都需被认真守护。 保护自身安全的建议
外出时尽量不要沉浸在手机里(尤其是听歌、看视频、发消息)而忽视环境。 留意周边可疑人员、异常举动、车辆靠近等。 如果走惯路线,可以偶尔换一条不同的路线,打乱潜在跟踪者的预判。
在心里预设如果被尾随了、被拉扯、被胁迫时的几种反应方案。 想象“如果这一刻必须逃跑、必须呼救、必须反击”的可能性,提前在脑子里演练。
如果英语并非母语,可提前练习几句紧急时用得上的英文短语(如 “Help!”, “Call police!”, “I’m being attacked!”, “Don’t touch me!” 等)。 在手机里保存“我遇到危险,请帮忙通知警察”的中、英、甚至带地址的短信模板,可一键发给信任人或救援者。
感谢您的阅读!如果您有任何想法、建议或想分享自己的感受,欢迎在下方留言。让我们一起为澳大利亚华人社区的和谐与安全发声!每月澳聊社随机抽取1位互动粉丝,送出精美礼品一份! 免责声明: 本公众号所发布内容部分来自网络公开信息、用户投稿及第三方平台,我们力求内容真实、准确,但不对其完整性与时效性作出承诺。我们不拥有内容的版权,如有任何来源标注错误或涉及版权问题,请及时联系我们删除或修改。本公众号不承担因内容使用所引发的任何法律责任,所有内容仅供交流学习,不构成任何法律、医疗、情感或投资建议。用户在阅读、分享或参与互动时,应自行判断内容适用性及风险,由此产生的一切后果与本公众号无关。如您发现内容存在问题或侵犯到您的权益,请联系我们后台,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处理。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