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 | 国联期货农产品事业部 苏亚菁 从业资格证号 | F03098916 交易咨询资格证号 | Z0020862 ![]() ![]() ![]() 澳大利亚是全球第二大油菜籽出口国,产量规模低于加拿大和欧盟,出口能力仅次于加拿大。澳大利亚种植冬菜籽,每年5-6月播种,10-11月收获,市场年度为11月至次年10月。澳大利亚菜籽种植区域主要集中于澳大利亚粮食带的高降雨区域,覆盖西澳西南部→东南部→新南威尔士州北部。2025/26年度澳大利亚菜籽产量预计为644.8万吨,同比增长0.8%,其中西澳大利亚产量为330万吨,产量占比跃升至51%,其次为新南威尔士160万吨(25%)、维多利亚115万吨(18%)、南澳大利亚37.3万吨(6%)。近三个年度澳大利亚菜籽产量稳定在600万吨以上,2022/23年度产量高峰曾达到844万吨。澳大利亚自2009年起允许种植转基因油菜籽,2022年数据,转基因品种占总产量10-15%。行业通过严格的非转基因与转基因隔离协议,确保两类产品独立流通,满足不同市场需求。 ![]() 加工能力持续扩张是澳大利亚产业近年的一大亮点。国内压榨厂在主产州均有分布,六家主要压榨厂集中在人口较多的新南威尔士州和维多利亚州,总压榨能力已从130万吨提升至160万吨。西澳大利亚州虽占全国产量一半,但压榨占比仅约10%,其菜籽主要用于出口。2025/26年度国内压榨量预计增至120万吨,国内菜籽消费量预计达到132.5万吨。 出口格局方面,澳大利亚菜籽主要流向欧盟、阿联酋、巴基斯坦、日本等地。2024/25年度澳大利亚对欧盟出口387万吨菜籽,占总出口量的64%。由于乌克兰菜籽供应欧洲具有距离和价格优势,因此澳大利亚菜籽对欧洲的出口一定程度上要与乌克兰竞争。2025/26年度中国市场向澳大利亚开放,叠加乌克兰菜籽减产,预计澳大利亚菜籽出口量较上年度增加6.1%至520万吨(2024/25年度实际出口量高于预估数据)。 ![]() ![]() 中澳菜籽贸易并非新生事物,2020年以前中澳保持经常性菜籽贸易。2013年我国进口澳大利亚菜籽数量高达85万吨,不同年份进口量差异较大,低至几万吨,高至几十万吨。但自2020年起,我国以防止黑胫病(Blackleg Disease)传播为由,通过生物安全法规将澳大利亚菜籽挡在市场之外,这一情况一直持续至今年。对于澳大利亚菜籽进口的核心争议点主要在于两个技术门槛:一是杂质含量必须低于1%,二是需建立有效的黑胫病防控检疫机制。与加拿大出口商习惯在装运前充分清理不同,澳大利亚供应商此前常因清理不达标而难以符合中方要求。与此同时,我国油菜籽进口高度依赖加拿大。2024年我国进口639万吨油菜籽,96%来自加拿大。这种单一来源格局为中加菜籽贸易中断埋下隐患。 去年9月,因加拿大挑起关税争端,我国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油菜籽进行反倾销立案调查。今年3月,因中加外交关系持续紧张,我国宣布对原产于加拿大的进口菜籽粕和菜籽油征收100%关税。今年8月,商务部决定对原产于加拿大的油菜籽征收75.8%的反倾销临时保证金。国内对加拿大菜籽和衍生产品的反制措施切断了加拿大这一重要进口来源,与此同时我们也在考虑将澳大利亚菜籽作为替代供应源。 2025年4月,我国小规模进口了20千克澳大利亚菜籽作为试验。随后贸易重启进程迅速推进:7月双方接近达成协议,计划试运5船、15-25万吨澳菜籽;8月中粮集团采购首批5万吨新季澳菜籽,为2020年以来首次;9月中粮集团低调采购9船共54万吨澳菜籽,相当于2024年中国总进口量的8%。11月上旬,首船6万吨澳大利亚菜籽自埃斯佩兰斯发往我国青岛港,预计于近日到港。本次试运规模至少三批,预计在第四季度陆续交付。 西澳—青岛直航航程通常约7-10天(受季节海况、靠泊安排与绕航影响会有波动)。在单证齐全、无布控查验的情况下,进口散装油菜籽的海关通关通常可在3-5个工作日内完成。涉及植物检疫与品质检测的检验检疫环节,常见用时约15-20个工作日(抽样、实验室检测、出证等)。如被布控查验、出现审价/估价或检测不合格等,整体通关时间将相应延长,需以口岸实际指令为准。综合预估这批菜籽将于12月中旬前后完成通关,油厂入榨产出菜粕或将在12月中下旬。 11月7日,澳大利亚国内转基因菜籽报价为799澳元/吨,按照相应汇率、17美元/吨海运费及9%的关税和9%增值税粗略计算盘面榨利约570元/吨。若首批澳菜籽能够顺利通过检验检疫,那么良好的进口利润有利于促使更多国内油厂加入进口队列。 ![]() 尽管贸易大门重开,但澳大利亚菜籽要全面重返中国市场仍面临两大现实约束: 1. 产量限制供应潜力 2025/26年度澳菜籽产量预估仅645万吨,出口仅较上年度高出30万吨,若澳大利亚优先满足欧洲等传统客户,则中国需与日本、阿联酋、巴基斯坦等国竞争有限的供应。若试运进展迟缓或产量不及预期,中国可能难以获得超出当前规模的增量供应。 2. 质量标准仍需磨合 杂质含量和黑胫病防控仍是关键。澳大利亚业界承认,需调整出口流程以满足中方1%的杂质限值。虽然中粮集团的交易显示双方已找到"可接受的途径",但长期稳定的贸易仍需澳方在供应链各环节严格执行病害控制标准。 中澳菜籽贸易重启将产生连锁反应。对加拿大而言,作为最大油菜籽出口国,可能面临中国市场份额的长期流失。今年9月我国已将对加菜籽调查期限延长至2026年3月,中加关系在反倾销调查期间多有反复,我国制裁态度未出现明确松动迹象,加之澳菜籽的替代效应将逐步显现,我国对加拿大菜籽的进口依存度将趋于下降。对澳大利亚而言,中国市场回归是重大利好。过去五年澳菜籽成为全球价格洼地,2022年种植面积因此触顶后回落,贸易恢复有利于提振种植利润,扩大来年菜籽种植面积。对我国而言,增强供应链韧性是核心战略目标。通过多元化进口来源,我国可减少对单一国家的依赖,提升在贸易争端中的议价能力。 ![]() ![]() 当前中澳菜籽贸易的恢复速度较快,但能否实现长期稳定供应取决于三个变量:我国政策批准的延续性、澳方供应链执行质量、以及中加关系走向。澳菜籽的大规模到港至少要到明年才能见到。更深远的意义在于,此次破冰是中澳经济关系修复的重要试金石。自2022年工党执政以来,两国关系持续回暖,农业合作成为"试水区"。在全球农产品贸易日益政治化的今天,中澳菜籽贸易的重启不仅是商业行为,更是两国重构互信、探索可持续合作模式的风向标。54万吨订单是起点而非终点。澳大利亚菜籽要真正填补加拿大留下的市场空缺,既需要天时(产量恢复),也需要人和(质量合规)。这场贸易回归的最终成效,或将定义未来数年全球油脂油料市场的权力版图。 ![]() ![]() |